红歌的轻与重

红歌的轻与重

蚶子杂文2025-08-14 10:57:12
国人对颜色历来是颇有讲究的,这中间并不包括任何的是非曲直,只是这么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但一个时代总有避讳的颜色,也有其张扬的色彩,这是一个特色。这个特色在当下世界中估计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或地区才会有,余
国人对颜色历来是颇有讲究的,这中间并不包括任何的是非曲直,只是这么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但一个时代总有避讳的颜色,也有其张扬的色彩,这是一个特色。这个特色在当下世界中估计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或地区才会有,余下的只限于民间的忌讳,并不代表国家利益或是政治需要。
其实从国人的历史来看,似乎对黄色还是比较青睐的,因为黄色在官方看来,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势,在民间来看,则蕴含着富贵的涵义。而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民间还是对红色是情有独钟的,红色从视觉上来说比较喜庆,这是比较通行的说法。放在外面显得颇有气势,有红包金的说法,就连紫禁城也是红包金,清一色红墙,镶金的建筑,处处彰显着吉祥与威严。但红色真正走上舞台,占有一席之地还是缘于友邦的红色政权,那从俄罗斯族人那里传来的也许只是一个符号,但到了国人这里,才真正地发扬光大了,于是便立下了造就一个红彤彤世界的誓言来,一个颜色代表了一个主义的图腾,这是独有在这片土地上才会有的现象。
于是,所有与之相适应的带有标志性的旗帜、书籍、牌匾等等自然都演变成红色的,在红色的映衬下,许多人只会感到莫名的激动,并不会产生一种烦躁的情绪。只是这般红彤彤的颜色只能放在外面,并不能将自己的居室也弄成清一色的红,人若是在这种环境下,怕是出不了几天便会疯掉的。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偏爱红色是叶公好龙,它实在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手段。于是这种红色便被极大地拓展了,仅从红歌来说,凡是列入歌颂的赞美的敬仰的等等,都无一例外地并入了红歌的领域,它是超越了民歌、流行歌曲、美声之外的更高层次的另类。
但有一点我们似乎不能忽略,所有的颜色都可能褪色,越是鲜艳的褪的也就更快,但颜色是可以留在人们的记忆中的,这是不会褪去的。尤其是当红色变成一种声音后,其意义就进入了新的境界了。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来也不曾产生过在一个时期内能产生那么多带有色彩的歌曲,这些歌曲早已跨越了娱乐的界限,变成了一种力量。它确是一代人发自内心的传颂,这之间充满了幻想、充满了渴望、充满了崇敬、充满了信念,也确是人们纯洁心灵的自然流露。
红歌跨越了几十年后,旋律仍是原来的旋律,歌词仍是原来的歌词,也许在现代音乐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地铿锵,但它的内核已然是发生了许多的变化了,时过境迁的现在人们已经不可能再将过去的激情捡拾起来了,在所有时间的被滤去之后,剩下的只是一个空壳般的符号了。过去承载的许多重都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淡出了我们的心灵,痕迹对经历过的人来说就是永远的痕迹了,对没经历过的人来说就是传说了。从这个意义说,红歌的使命早已随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而结束了,留给我们的只是过往的印记,这些印记同其它的历史印记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它的歌词不似唐诗宋词那样唯美,它的曲调也不是元曲歌调那样优美,更无法比之贝多芬的雄浑悲怆。
然而,在今天却将已经是很轻的东西搬出来,人为地在它的壳内加入许多元素,使它变得沉重起来。表面上看这是政治的需要,实际上这更是权力的展现。这种情况,我们在几十年前已经演过一回了,红歌在一夜之间变成了杀伤力极强的利器,在歌的驱使下,所有人打着红的旗号可以在这个世界中为所欲为,许多人在红歌的海洋中被无情地淹没了。以至于在相当长的时期,人们一听到红歌,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感到一股阴冷的气息迎面而来。这是红歌错了吗?非也,这是人为的打着正义旗号的权力之争的错。
如今,在红歌遍地讴歌的今天,涉及到学校、机关、厂矿甚至监狱普唱红歌的今天,我们能感受到自己确实需要红歌来提振自己的勇气来面对这个和谐的社会吗?也许只能说明这样一个情况,那便是我们的百姓还是听话的,穿戴着统一的服饰,配置着豪华的阵容,满脸涂着通红的色彩,在台上嘴一张一合,身一仰一伏,手一挥一舞,这种千篇一律的表情真是便是某些官员倡导的时代精神的体现么?现在各地都随着红歌运动的深入,一波高过一波的红歌普唱成了今年一道闪亮的现演。夺人眼球的是提升了诸如服装出售、租赁业,影视剧场、音响器材以及专业演艺团队等业务的火爆。一时间,指挥、舞美、评委、乐队等人才奇缺,也许在这所有这一切的背后,都有一个金钱的支撑,而在此刻,所有的问题都不成问题。
我们可爱的官员可以在任何场合对涉及民生的事倒财政紧张、资金困难的苦水,而对规模宏大的红歌运动大开绿灯,不能不说我们的官员是懂得钱是该怎么花的道理,在这场运动的热度消散之后,到底花去了多少银子恐怕是无人能说的清的,也怕是无须说清的。时下有些好事之徒在认真地算着一笔笔的开销,得出的结论是惊人的,只可惜惊的只是算账者自己,并不能对热衷于这项运动的官员们产生丝毫的影响。
红歌不是唱一唱就可以了,单论唱可以还会陷入娱乐的范畴,我们一直提倡的主旨是寓教于乐,能否能乐起来则是一回事,那要看群众的接受水平如何,但教化却是不可少的,而且是一定要达到效果的。对于目的性,有官员如是侃侃而说:主要是希望通过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几个活动给人们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大家增长更多有价值的知识,活得更有精气神。这里面有些字用的不够精准,唱红歌明白了,诸如《忐忑》、《恨透爱情恨透你》之类雷人流行歌自然列不入红歌的范围,但读经典就更难说了,《资本论》是经典,《金瓶梅》也应当算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就更加地活泛了,《半夜鸡叫》是故事,《鬼吹灯》自然也是故事。这些都能让人活得更有精气神吗?如果红歌可以被选定,那么经典、故事、箴言恐怕也是要被选定的,否则会出现难以纠正的偏差。所以一个比较稳妥的办法是将话说圆了,叫做:唱红歌、读革命经典,讲革命英雄故事、传革命前辈箴言。虽有些重复和罗嗦,但话讲的没毛病。
教育的还有一项功能当然少不了的是下一代的问题,通过唱红歌,让孩子知道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过去还有让孩子吃忆苦饭的,叫忆苦才能思甜,可问题是现在有些孩子连糖都不愿吃了怎么办呢?如果你若不怕吃忆苦饭将孩子气肚子吃坏,家长到学校兴师问罪,大可以搞一些白菜邦子和着豆腐渣让孩子们吃吃看是一个什么效果。
还有一个不着调的说法是“唱红打黑”,此语让许多人过年吃的饭都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