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当代文化艺术之魂

闲话当代文化艺术之魂

歪变杂文2025-08-02 03:47:26
许久不上红袖涂鸦文字了。心里,也本非不想的。正如艰辛跋涉的行途,偶然啖食了几枚山野间的甜果,却又突然从此不能得到,心里终是念念不能释怀一样。原因,自然也是有的,一则胸间点墨甚少,直好比拍卖会上的小户买
许久不上红袖涂鸦文字了。心里,也本非不想的。正如艰辛跋涉的行途,偶然啖食了几枚山野间的甜果,却又突然从此不能得到,心里终是念念不能释怀一样。原因,自然也是有的,一则胸间点墨甚少,直好比拍卖会上的小户买家,只为口袋里所揣的资钱羞涩所限,心里不免发虚,那竞标时强装出来的吆喊声,也就显着极大的底气不足。二者,久为俗务所累之身,常是行难由己,那脑际间又终是一团日复一日的昏沉不清,即使勉强写了,也怕那文字难堪入目,一不留神又会亵渎读者的清净之眼,白白浪费了文友的大好时间。再者,自己也向来未尝有过以写者自居的想法,自然,也便没有什么所谓文债缠身之类的烦扰。即便先前的文字,也大多为意兴所至,舒活舒活紧绷的脑弦,游戏一下指间的笔墨而已。虽然自我宽心若此,但默自里自我反省以后还是认为,自己先前那样,不伦不类,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到处乱插一腿,乱涂乱画一气的做法,徒劳无益自是不说,话锋说的偏了,还要得罪文友,却又何苦来着?也实在是为不明之举了。所以,思前虑后了许多日,到后来还是觉得,应该把发表文字的大好版面,让与熟谙文章之道的有贤者而更妥帖些。自己呢,倒也从此省却了烦恼思虑之苦,因之而落他个轻松自在身,于人于己,岂不快哉而且妙哉?
遮前避后,羞羞答答的,开出这几多搪塞的理由,手中的文字,也便搁下好一段时间,疏于写了。然而,那由大米白面滋养起来的剩余精力,还有因放松休闲接踵而至的内心空虚,却又当如何来打发?解铃还须系铃人,好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思虑之念,只电光石火般啪的一闪,那消遣闲暇的谋划,却于瞬间倏的成熟于胸了。对,就到久违的影剧院里,独自个儿,清清静静的,看场电影去吧。
然而,对于当前的电影艺术,我,也正如不明事理,跟着看看热闹,瞎起起哄的圈外人一样,颇没有说三道四发言资格的。当然,我对眼下的国产电影,也本没抱有过高的期望,我的目的也极为简单,纯是休闲自我,打发闲暇,自娱自乐而已。
影片播映的是国产大片《梅兰芳》。依据预告的资料,影片所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代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舞台艺术生涯,及其坎坷非凡人生中的精彩片段。影片的故事题材不错,应该很抓人的。此前,我对于梅兰芳先生的了解,仅限于耳闻,却无目睹的。既然偶至的一次心血来潮,竟引出这大好的天赐良机,让我有幸一睹先生舞台艺术的绝世风华,和一些鲜为人知的人生精彩片段,也算是对已故国粹京剧艺术大师的尊敬与缅怀了。
果然,随着画面、剧情的逐一展开和深入,我那原存于大脑中纯是消遣的不良想法,却马上消灭殆尽,不留半点踪影了。继而代之的,却是梅兰芳先生那经典、传神的舞台艺术表演,及其为京剧艺术而献身的崇高人格精神魅力,所由衷的折服,而深深的震撼了。
梅兰芳先生,不愧为一代国粹京剧艺术大师,他的舞台旦角艺术形式之美,简直便没的话说了,那真叫一个美,有味儿,绝了。他,竟将京剧旦角艺术的万般风情,表现的千娇百媚,淋漓尽致。先生传神入化的京剧艺术表演,却又怎是一个“好”字了得?无怪乎有人赞叹他舞台上的旦角艺术表演,实在“比女人还要女人”了。
《梅兰芳》的前半部分,主要描述和呈现了梅兰芳初露锋芒,与老京剧艺人十三燕,争霸梨园的故事。这也是影片的重要看点之一。这位京剧老前辈燕十三,是当年京剧界,亲受了恩宠,御赐过黄马褂的演艺红人,来头,可不能算小。梅兰芳初出梨园,便与之竞技抗衡,也得说有股初生牛犊的飙劲儿。其实,往深处里看,这梨园中一老一少之间的较量,实是京剧艺术传承与创新发展规律之间的最好诠释。老燕十三,是艺术继承者的代表符号,因袭守旧与固步自封,是其致命的弱点,也是没有任何前途与出路的,他的最终结果,只能是悖离观众的审美意愿,使京剧这种传统艺术形式,走入不合时宜的狭隘死胡同里,从而给观众留下无尽的遗憾和深深的叹息。年轻的梅兰芳,则是传承和发扬京剧艺术的新生代。他,既有继承和光大京剧艺术的责任与使命,又有大胆创新与时具进的虎虎新生气。而艺术创新在梅兰芳先生那里,也并非是无的放矢,将原本好好的艺术改头换面,不管不顾的胡编乱造一气,然后草草了事(关于这一点,当下的文学创作中,动辄颠覆、戏说的不良习气,实在令人堪忧)。而是让京剧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更为贴近生活,符合其内在的艺术规律,传生活意境之神韵,为绝大多数观众所接受和喜闻乐见。这一点,我以为,梅兰芳先生在艺术创新方面的探索与追求,足让包括文学等多项艺术形式在内,试图走出一片新天地的诸多探索者们,以为借鉴的。
梅兰芳与红颜知己孟小冬的邂逅,相识、相知并相爱,而后,又因种种原因分手、离别的感情纠葛故事,则是影片看点中极为精彩的部分。这一章节,据我个人私自的理解,主要是将梅兰芳先生圣洁的舞台艺术形象,与生活中有苦有乐有情有爱,血肉丰满,平凡真实自我之间,形成鲜明的艺术对照。同时,也通过这一段没有结局的爱情故事,将艺术的梅兰芳与生活中真实梅兰芳之间,内心深层的矛盾对立关系,揭示的淋漓尽致。再加上演员黎明与章子怡,合情,合理,到位的艺术表演,极具生活底蕴,就使得这段爱恨别离的情感故事,也给影片的艺术表现形式,靓靓的涂上一笔浓墨与重彩。
影片看点之三,梅兰芳先生说过,“他是为京剧艺术而生的”,他把他对于京剧艺术的痴爱,乃至整个生命,及其崇高的人格魅力与审美价值,全部溶入他所塑造的舞台艺术形象中,所以梅兰芳先生所演的女人“比女人还要女人”。而台下真实生活中的梅兰芳先生,却要立志做一个平凡的人,他给后人所留下的,却是“比男人还要男人”的光辉形象。抗战时期,梅兰芳先生拒绝一切的舞台演出活动,在日本鬼子军刀的威逼恐吓下,先生誓死不屈,以他的铮铮铁骨,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圣洁的京剧艺术形式。
也只有梅兰芳先生这种崇高的人格精神魅力,和他那出神入化的精湛艺术表演,才能成功的将中国京剧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推出国门,带给美国的观众,并走向世界。上世纪三十年代,梅兰芳凭借其精湛的京剧表演艺术,成功访美这一凡例,也再一次的表明,真正的民族的艺术,才是世界的,才能理所当然成为整个人类所共有的宝贵精神财富。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