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风声》有感

看电影《风声》有感

金玉其质杂文2025-04-14 05:12:10
电影《风声》是继《暗算》、《潜伏》后第一部国产的谍战大片,这部电影拍的是“惊险的逃逸魔术”(原作麦家语),而不是悬疑,描写的是人的信念和情怀,影片中敌我双方心智较量惊心动魄,最终是正义战胜了邪恶。《风
电影《风声》是继《暗算》、《潜伏》后第一部国产的谍战大片,这部电影拍的是“惊险的逃逸魔术”(原作麦家语),而不是悬疑,描写的是人的信念和情怀,影片中敌我双方心智较量惊心动魄,最终是正义战胜了邪恶。
《风声》无论是投资,还是演员阵容、主创都十分强大,制作很精彩,影院的声效也不错,但是我还是更喜欢电视剧《暗算》,《风声》好似《暗算》的翻版,唯一的新意就是将电视剧变成了电影。
从小就喜欢看福尔摩斯的侦探推理小说,喜欢看二战反纳粹的影片,《神探李昌钰破案实录》至今还放在我的案头,所以思考问题习惯更逻辑一些。从《暗算》开始,悬疑间谍剧一时蜂拥而上,但其中真正有吸引力的推理很少,这里不去说《风声》中很多细节牵强附会。这部主旋律影片描写那个年代爱国志士忠实于信仰,面对敌人残酷的刑罚严守秘密,为民族利益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我对他们深表敬意。
每个间谍都设想过一旦被捕要如何求生。有坚定信念的人视死如归,但很多人在压力之下会变节。不少二战影片中,不幸被捕的英雄为了不在法西斯酷刑下吐出组织机密,毅然咬断自己的舌头,或是和敌人拼个鱼死网破,那场面非常震撼和感人。《风声》中有两个情节也让我印象深刻,一是“绳刑”,二是“针刑”。演员周迅和张涵予都刻画得很真实,再现了英雄们的壮烈。那摇晃着的血迹斑斑的粗麻绳,和大小银针不断扎进人体的镜头,还时时在我脑海中闪现。据说导演陈国富早年在《柏杨回忆录》中看到过当时国民党特务对一位著名女记者施以过同样残酷的刑罚,连续三次骑绳拖走之后,女记者大喊“我说”,但放下之后即用同样一根绳子上吊自杀。周迅回顾演受酷刑:“想起来就会不寒而栗。平常撞到都会很痛,更何况是直接这样拖过去。人有时候是无法控制自己的神经反应的,多大的自制力才能控制这些反应,真的很难想象。所以演的时候只能去慢慢体会了,同时也对这个人物产生了崇敬,那么年轻的姑娘就要去承受这些折磨。其实她从事这个工作早晚都要去面对这些的,包括死亡,需要大无畏的精神,反正最坏就是死了,还能怎样?”影片中当青筋暴凸的张涵予在咬紧牙关的沉默中,终于忍不住大吼一声,喷出一口鲜血时,那场景让我如坐针毡。
真实历史中,抗战期间,除了国民党的正面抗战和共产党的敌后斗争外,在隐蔽战线上,国共两党也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据原军统总务处长沈醉回忆:抗日期间,军统局的正式在册人员和学员,牺牲者达1.8万人以上,而抗战结束时,全部注册人员也仅为4.5万人,其他附属人员中,牺牲者亦不在少数。中美双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情报合作,美国空军击落山本五十六的座机,就有中美合作所军统局人员在电讯侦测和密码破译方面的功劳,这部分史实在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有过演绎。
战后美国海军部一份报告有这样的评价:中美合作所向美国提供的日本占领区军事及气象情报,“成为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和在中国沿海的美潜艇攻击敌海军的惟一情报来源”。
抗战期间,军统特技室干了两件轰动情报界的大事。在长期监听过程中,特技室根据大量密电,掌握了日本海空军密码的一些规律,整理出密码索引表,成功破译日军轰炸前关于轰炸目标的密电,从而及时发出空袭警报,掩护了人员和重要物资。
另一件大事1941年特技室提前侦译了日本突袭珍珠港部署密电,遗憾的是当年情报的可靠性被质疑,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才意识到中国情报的重要性。
《风声》还是部可看的影片,其中以残酷的刑法,去探究人心、人性,对我们今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也是一种考量。麦家说:“人生多险,生命多难,我们要让自己变得强大、坚韧、有力,坦然、平安、宁静地度过一生,也许惟一的办法就是把自己‘交出去’,交给一个‘信仰’——它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人或组织,也可能是一个虚无的人或组织,让这个你终生的信仰的‘人或组织’陪伴你,与你同呼吸,心连心,让你变得坚强,变得宽广,敢于去承担,去挑战,去赢得。如果你幸运,这个人就在你身边,他(她)的名字就叫‘你的爱人’。我希望每一个人都是幸运的,都能成功地把自己交给身边的一个人。”
向为国捐躯的所有革命烈士致敬!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