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忧愁的陶渊明
第三章忧愁的陶渊明第一节归田初期在上文中,我们谈到,陶渊明青少年时代曾博览群书。他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由于世代为官的家庭的熏陶,他怀有建功立业,大济苍生
第三章忧愁的陶渊明第一节归田初期在上文中,我们谈到,陶渊明青少年时代曾博览群书。他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由于世代为官的家庭的熏陶,他怀有建功立业,大济苍生的壮志。为了实现宏愿,他甚至亲自到许多地方考察过。他在《拟古九首》第八首中写道:
“少时壮且厉,
抚剑独行游。
谁言行游近?
张掖至幽州。”
意思是:青少年时代身体强壮,心怀壮志,独自带着宝剑到北方遨游。谁说这次远游的路程近?从张掖直到千里的幽州。从南方走到北方,从西北走到靠近东北的地方。
他通过考察,做好了北伐中原、光复晋室的准备。然而,由于辞官,他的凌云壮志和雄伟抱负都泡汤了。他怎能不痛苦?当然,如果陶渊明归田后能同官场彻底断绝,不问国事,倒也能减轻壮志未酬的痛苦,可惜他做不到。如鲁迅所说:“他于世事也并没有完全遗忘和冷淡。”“于朝政也还留心。”(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及酒之关系》)陶渊明结交的朋友几乎全是为官的,而且,陶渊明和他们常有来往,互赠詩歌。他归田后的朋友有郭主簿,丁柴桑,胡西曹,顾贼曹,长沙公,戴主簿,羊长史,庞主簿,王抚军,王参军等。有关国家时局的消息时不时灌进他的耳朵里,使他的心不能平静。他在《杂诗八首》的第二首中写道:
“白日沦西阿(1),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2),不眠知夕永(3)。
欲言无余和(4),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5)。”
意思是:太阳落下了西山,一轮明月升上了东面的山岭。银色的月光放射出万里清辉,
辽阔的夜空被照耀得明澈光亮。冷风从门缝吹进了房间,半夜里觉得枕头和床都是凉的。天气变化使人意识到季节已更换,睡不着觉才感到夜晚漫长。想倾述心中的苦闷,却无人和我交谈,只好举杯劝自己的影子喝酒。时光抛下我匆匆离去了,我空有壮志得不到施展。想到这件事满怀凄凉,心里彻夜不能平静。
这说明陶渊明始终关心着国家时局。“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陶渊明《杂诗》第五首)就是他在归田后期写的。他始终没有忘记他的雄心壮志,他的心就没有得到过安宁。他能愉快得起来吗?
陶渊明出来做官前,家境较贫困。他在《饮酒二十首》的第十九首中写道:
“畴昔苦长饥(6),
投耒去学仕”(7)。
意思是:由于年轻时家较穷,有时挨饿,于是扔下锄头出来学做官。
公元405年,陶渊明辞去县令回家时,“童仆欢迎,稚子侯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家僮和仆人出来迎接,孩子们在家门口等候。“携幼入室,有酒盈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牵着小儿子的手踱进内室,杯子里已斟满了酒。能雇得起家僮,仆人,有酒喝,说明家境宽裕。这当然是他几次为官较丰厚的俸禄所致,尽管为官的时间很短。
陶渊明归田初期,的确过着饮酒赋诗的牧歌式的理想生活,因为农活儿有僮仆干。
汉晋以来“僮仆”乃是与主人有身份依附关系的奴子,替主人种田、经商、从事各种家务劳动。”“僮仆”在当时的生产中作用很大,实际上是农奴。陶渊明家的僮仆应当是他家里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鲁迅先生早已注意到此。他说古代的隐士必有其生活来源。“凡是有名的隐士,他总是有了“优哉游哉,优游卒岁的幸福的。倘不能,朝砍柴,昼耕田,晚浇菜,夜织履,又哪有吸烟品茗、吟诗作文的闲暇?”(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隐士))“隐总与享福有些相关。”(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隐士))具体说到陶渊明,鲁迅指出:“他有奴子,汉晋时的奴子,是不但侍候主人,并且给主人耕地、营商的,正是生财器具。所以,虽是渊明先生,也还有些生财之道在,要不然,他老人家不但没有酒喝,而且没有饭吃,早已在东篱边饿死了。”(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隐士》)
然而,这种生活仅仅过了三年。
第二节归田中期
公元408年,陶渊明家发生了火灾,房屋被烧毁,全家在船上住了几个月,之后,搬到了南村。
据历史学家考证,陶渊明搬了三次家,都在庐山脚下。
有的学者认为,陶渊明五个儿子的降生,是造成他贫困的原因之一。我不这样认为。因为在农村,历来以男劳力为主。他家有五个男孩儿,应该比女儿多的人家优越得多。我以为,他之所以贫困,除了苛捐杂税、战乱的原因外,就是他不擅长农活儿,起码他不是有经验的农民。
在前文中我们说过,陶渊明同官员多有来往。家中失火后,他移居南村,是因为南村离江州府近,便于他同江州僚佐一起饮酒赋诗。他在《移居二首》的第一首中写道: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8)。
闻多素心人(9),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10)。
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11)。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12)。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意思是:从前我搬到南村,不是为选择好的宅地,而是为选择好的邻居。听说那里有许多同我志趣相投的人,我愿意同他们朝夕相处。怀这个愿望许多年了,今天终于实现了。简陋的房屋何必那么大呢?只要能放下床,能睡觉就行了。邻居常常来,我们一起直言不讳地谈论古代的事。好的文章共同欣赏,有疑难问题互相分析。
这里的“素心人”应该是指隐居在庐山的知识分子,即隐士。江州僚佐加上隐居在庐山的一批隐士,实际上是个人数众多的文人集团。他在《酬刘柴桑》中写道:
“穷居寡人用(13),
时忘四运周(14)。
空庭多落叶,
慨然已知秋。”
意思是:隐居在偏远的地方,人际交往很少,常忘了一年四季现在到了什么季节了。看到空旷的院子里的落叶,才知道秋天到了,心里不免有种悲凉的感觉。
刘柴桑就是隐士,同陶渊明一样,是浔阳三隐之一。陶渊明说自己连季节都忘了。什么季节该种什么庄稼,对于农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说明他并没
版权声明:本文由945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一篇:豪门好进不好混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