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将

激将

瘦嶙嶙杂文2025-04-03 18:42:37
我一贯都有收听良友电台的习惯,每逢星期四下午六点整,在短波31公尺的空中辅导节目中周素琴节目主持人将与杨博士一同解答通过电话拨打进去的听众们的关于家庭、婚姻的疑问。有一次我按时收听了。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我一贯都有收听良友电台的习惯,每逢星期四下午六点整,在短波31公尺的空中辅导节目中周素琴节目主持人将与杨博士一同解答通过电话拨打进去的听众们的关于家庭、婚姻的疑问。有一次我按时收听了。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杨博士在其中分享到他某天早上遇到的一个女孩,他是如此分享的:“她真的很多事情都不敢做,也不愿意去尝试做。她现在已经27岁了,但那些正常人能够做的许多事她却不敢做,她很害怕失败,也不敢面对挫折。当我分析她的原生家庭的时候我发现,她的父母在对她的教育上,严重缺乏肯定和鼓励,一直都是用责备、不满和要求沟通,使得当她长大成人之后,她内心的压力无法宣泄,她深觉自己没有价值,活在世上很丢脸,因此对她来说,纵使一件简单的事她都没有办法把它做好。”
我们父母那一代人,都是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在他们年少时的生活中,也很少经验到长辈们(尤其是父母)对他们的肯定与接纳,使得当他们自己为人父母的时候,也不懂得如何正确地爱他们的孩子。在教育中有一种手段,就是通过反话去刺激被教育者使得他有能力下决心去做一件正确的事;许多父母都很喜欢运用这种手段。但可惜的是,他们并不能够合理有智慧地使用它,使得“刺激”变成“刺伤”,往往让被教育者往反方向走。
当一个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之后,他内心感觉挫败。愚蠢的父母会使用不正确的激将法对孩子说:“你怎么那么笨呐,你看别人都能够考出一个好成绩,你自己看看你自己。”在这句话里面,我们没有看到任何正面的描述,反而是论断与责备。许多人认为,激将法应当因人而异,实际上,它不外乎是个好方法。聪明的父母则会说:“难道你认为自己的能力就只能达到这个水平吗?”
说反话的根本在于提问而非陈述。因为当我们陈述的时候,我们的话语里充满的都是论断。论断即为审判,有点像法官在审判罪犯一样,陈述了他诸多罪状。当一个人面对如此铁面的法官的时候,他不可能有积极主动的想法,反之只有恐惧的感觉。因此,如果说反话变作论断的话,被论断者会觉得自己很不被接纳,他就会越来越退步,表现也会越来越差。然而,如果我们用提问的方式来激将,并面带笑容表示接纳,就如上面那位聪明的父母一样,孩子会顺着父母的意思去想,而不是逆着父母的意思。
当孩子在6岁以前,父母有三项重要的工作要做。这三项工作不是要孩子去报名学习芭蕾舞培训班,也不是要孩子把唐诗三百首背诵起来,当然也不是要孩子去学习游泳或健美操。这三项工作却是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有自信心和安全感。6岁的儿童的父母需要把这根基稳固地建立在孩子里面。台湾的资深辅导冯志梅女士曾经就教育孩子做过这样一个比喻,她说,教育孩子就如买房子。一开始,我们专注的是所买的房子的布局是怎样的,再深入一点,我们便琢磨浴室要用什么瓷砖,每间房子的墙壁要涂成什么颜色或布置什么纹理,阳台要搭什么栏杆,自己的卧房的窗帘要选用什么布料等等。当整座屋子装修完毕之后,我们内心感叹,终于大功告成。我们可以享受在这座屋子里面过着安逸的日子。但是,在这个时候,房屋的根基我们是看不见的。那么根基是否稳固会在什么时候暴露出来呢?暴风雨来的时候。如果这个根基是建立在磐石上的话,纵使刮风吹雨积雪,房屋仍旧是房屋。但倘若这个根基是建立在沙石上的话,风雨雪一来,房屋便全然倒塌,而且损失会非常惨重。
如果孩子在他6岁的时候根基没有建造稳固的话,在他往后的生活里,我们会发现这个孩子的问题好多。那么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安全感和自信心,如何建立才是一个正向的建立呢?人生观对于一个儿童来说,他可能是感觉到他的人生总体来说是开心的还是不开心的。在价值观上,他需要知道他在他父母心中的地位。安全感和自信心则对来自于父母彼此之间是否和睦相处,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手段如何。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虽然很好地控制体罚,但却是充满埋怨、不满和责备,这个孩子会深觉他不开心的经历好多,另外他会觉得他没有什么价值(至少在他父母心里,因为他父母对他总是有意见),他也没办法感受到安全和锻炼自信心。激发孩子前进的动力在于父母通过爱、接纳、鼓励、支持和肯定去培养孩子,而不是用负面的言语去诋毁孩子。我很喜欢一种说法,孩子是上天赐给父母的产业。既然是产业,那么孩子便有如一张白纸,父母如何勾画,孩子便如何成长。
在英国的某个地方,不是所有人都能结婚生子的。人们需要通过考试,有资格认证,证明自己是合格的配偶与家长,他们才有资格结婚生子。看来,这样的政策如果在未来的中国施行,我想将有益而无害。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