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游戏

“濒危”游戏

鏖馘散文2025-04-23 18:20:56
近几天,网络、电视都在大谈特谈动画片对孩子的影响,也将一些小孩的伤害事件归罪于动画片,说是受动画片的诱导,《喜羊羊与灰太郎》和《熊出没》又首当其冲。对动画片是声讨之声一片:暴力、武打、粗话、脏话、成人
近几天,网络、电视都在大谈特谈动画片对孩子的影响,也将一些小孩的伤害事件归罪于动画片,说是受动画片的诱导,《喜羊羊与灰太郎》和《熊出没》又首当其冲。对动画片是声讨之声一片:暴力、武打、粗话、脏话、成人化……谈网络游戏更是色变。就连课间游戏老师也不敢大胆放开,怕出安全事故、怕影响环境卫生、怕影响学生学习。大人们真的为孩子的这些“濒临危险”游戏、动画伤透了脑筋。真的很怀念我们小时候,玩什么游戏根本没人管,我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一是他们多数人都在为一日三餐而疲于奔命,哪里还有精力来管我们。二是大人们根本不用担心我们,我们的游戏既简单,又绿色。
我们小时候经常玩“扇烟盒”的游戏,这是我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有的香烟盒是到处捡来的,连脏兮兮、破损的也不放过;有的是向大人们索要的,甚至烟还未抽完,就强行把烟盒要走的时候也有。我记得当时主要有这些牌子的香烟:经济、飞雁、月月红、大前门……最便宜的是“经济”,8分钱一包,最贵的是“大前门”要6角多一包。得到香烟盒之后,先得把它接缝处撕开、展平,折叠成等腰三角形,然后再将平面挤弯,使其一面凸一面凹,用手扇即能翻转。扇的时候,各人先悄悄准备出的烟盒,然后同时从身背后拿出来,看谁出的烟盒总价值最高,谁就先扇,依此类推。一人扇一次,也可以拍,扇(拍)翻的(本来是凹的一面朝上凸的一面朝下,翻过来成了凹的一面朝下凸的一面朝上),就归自己。不管是扇也好,拍也好,都是慎之又慎,因为机会只有一次,要不就留给后面的机会了。那时,不管在路上、院坝,还是田边、地头、河边,常常会看见三五几个小孩聚在一起酣战。赢了的拍巴巴掌,喜笑颜开;输了的脸红脖子粗,垂头丧气。即使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我们也会忙里偷闲,过把瘾。
有时,我们也扇纸折的三角板。把一张书纸从中裁成两半(我记忆中当时都是课本那样一样大的书,也就是32开的),然后折成一个个等腰三角形。规则与扇烟盒一样,只是这种是以出的个数多少来决定哪个先扇或拍。
我们还拍过洋火板,也就是火柴盒。当时,许多日用品都带“洋”字:肥皂叫“洋碱”,铁铲叫“洋铲”,铁钉叫“洋钉”,自行车叫“洋马儿”,就连姑娘打扮漂亮点都叫“洋盘”、“长洋”、“洋花婆”。足见当初的物资匮乏。火柴盒正面的为一类,两个侧面为一类,同香烟盒一样,将平面挤弯,拍翻的就归自己。规则与扇烟盒一样。
我们小时候也爱弹弹子。那时可没有五颜六色的玻璃弹子,我们一般都是弹的菩提子,五凤溪当地叫油箩子(它的外壳含有有许多油脂类,与水摩擦后起许多泡泡,有去污作用,有些人把它拿来洗衣物)。那时候,一群小伙伴掘着屁股,趴在地上,瞄准对方的弹子,运足力气一击,将对方的弹子弹准了就收归自己所有。那个去管什么地面平不平、脏不脏,哪个去管什么是否会把衣服弄脏。一场战斗下来,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谁的弹子多,谁就神气十足,满载而归。回家时,有的满身泥巴,有时会招致家长一顿臭骂。
我们也喜欢玩泥巴。乡下所最不缺的就是泥巴,那种又软又糍的黄泥巴,可以捏出任何形状。当初我们做得最多的就是做汽车,车头、车身连在一起的,还在车身上挖有车箱,做四个圆的滚滚(车轮),用两根小木棍或竹枝把车轮和车身穿起,车就可以开了。我们还用泥巴做各种器具,捏各种动、植物。常常弄得满身的泥巴。也打泥巴仗。
说起打仗,更不得了。特别是男孩,没有不喜欢玩打仗的,一群娃儿,手里拿着棍棍棒棒、树枝竹枝,房前屋后、山上山下,到处乱窜,你当好人,我当坏人,忙得不亦乐乎。
我们还喜欢打牛儿(陀螺),牛儿(陀螺)都是长辈或自己手工制作,用树干或树枝砍削的,很粗糙。打牛儿的鞭子也自己做,最理想的是新鲜棉花杆上撕下来的皮,柔韧性好,结实耐用。那像后来的人,花钱买陀螺。尤其是现在,小人不玩陀螺了,傍晚时分,大大小小的广场,到处都是挥动鞭子打陀螺的中、老年男子,且陀螺是越来越大,有的大得离谱。
还有些玩具或游戏的工具也是自己动手做的。
做弹绷子(弹弓)。山上树多,我们找那种韧性好的分杈的树枝,大小合适且分开的两枝粗细均匀的,把多余的枝去掉,在分岔的头处削点凹槽缠上橡皮筯,就成了。
做哨子(口哨)。我至今都还记得四种哨子(口哨)的做法:一种是泥巴哨子。把稍干一点的黄泥巴做成口哨的样子,然后从中间剖开,将中间挖空,吹的地方也要挖空,在肚子处放一粒圆的东西,将他们合在一起粘牢,泥巴干了就可吹了。一种是苕子做的哨子。我们将胀得饱满的苕管(苜蓿荚),掐去一小节,把里边的苕子挖掉,将没掐的那头放在嘴里,就能吹出好听哨音。一种是竹枝做的哨子。将一小节竹枝一头削平口,一头削斜口,在斜口短的这边用小刀轻轻的起点竹皮,然后用竹叶嵌进去,沿斜口面拉掉多余的竹叶,将斜面这头衔在嘴里,就能吹出声音。还有一种是杏子核做的哨子。将杏子核两边磨得见杏仁时,再将里边的杏仁完全挑出,两边都有一小孔,将杏子核半衔在嘴里,从小孔往外吹,就能吹出声音了。
还有滚铁环、踢键子、跳绳、摸瞎、逮猫猫(捉迷藏)、斗鸡(打独脚战)等等,就不一一赘述了。
可是,这么好的游戏几近绝迹,为了保护这些游戏,我正式向“国家非物质遗产保护委员会”申请,将这几项“濒临灭绝”的游戏列入“非遗”加以保护。五凤溪的“沱江号子”申“非遗”已成功,我们也希望这几项游戏早日作为“非遗”得到妥善的保护,并加以发扬光大。
什么时候,能约几个儿时伙伴,再重温一下这些濒危游戏啊!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