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摘龙眼双桥镇,满载而归意悠然
有人说,要想真正了解一个地方,就要去触摸它灵魂的深处。在这拥有十万大山的广西,它的灵魂当然是那一座座大山了。小时候只有过年煮粥时才能吃上的被视为高档奢侈品的龙眼,听说就是在广西的大山深处生长着。眼下正
有人说,要想真正了解一个地方,就要去触摸它灵魂的深处。在这拥有十万大山的广西,它的灵魂当然是那一座座大山了。小时候只有过年煮粥时才能吃上的被视为高档奢侈品的龙眼,听说就是在广西的大山深处生长着。眼下正是桂圆飘香,龙眼收获的季节,看到集市上卖的一颗颗新鲜的龙眼,就又不免产生了对隐藏在深山中龙眼树的向往。可到广西已经快一年了,整天都被都市的浮华笼罩着,公车束缚了手脚,高楼挡住了视线,喧哗湮没了远山的呼唤。每次坐车出门,透过车窗看到一座座连绵不断的群山,总会产生种种幻想,大山的深处藏着什么神仙?里面的龙眼树到底是什么样子?可惜每次都是过而不入,就像是欠了那远山一笔债似的。
也许是与大山命中注定的约会,本来是打算去看望导师的,不巧他们全家和几个朋友正好要去双桥农场摘龙眼。好意难却,最后我们一起行使在了去双桥农场的路上。
一出城,外面的天空晴朗了好多,汽车在崇山峻岭间的高速公路上行使,曲曲折折,不停地走着S形,坐在车上就像是古时候私塾里的小学生读《三字经》一样,摇头晃脑的。一起去的阿姨说,广西多山的地形,高速公路也有自己的特点,必须在山坳中穿梭才能降低成本,提高安全系数,不像平原的高速路那样一马平川。周围一座连着一座的群山倒是雾蒙蒙的,姗姗可爱,像马鞍,像菠萝,像月亮,使人浮想联翩,神秘的大山啊,这次我可要投入到你的怀抱了!下了高速,到农场还要经过一段18公里的乡间小路,这算是城市连接大山深处的纽带,小路很窄,刚好能够跑开两辆车。上面还有当地农民开着摩托车随意潇洒,所以我们的驾驶员吴老师格外小心,不停地鸣笛,对面来车了,提前就要使劲地往边上靠。可就是这条小路,承载着山里人的多少期待啊!他们的农产品、养殖的鸡、鸭、鹅,都是通过这条小路运出去的。路的两旁都是农田,是农民们辛辛苦苦种植的香蕉、稻谷、黄皮果等等。
一路颠簸,农场总算到了。从小在农村长大干过各种农活的我,对农村的一切并不陌生,但这南方大山深处的农村却不曾见过。迎接我的是正在劳作的农民们看到汽车以后那一双双好奇的眼睛,交通的不便,平时很少有车来,所以他们看到汽车就格外新鲜。农场看来规模还不小,这里的住宅区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市场,各种日常用品一应俱全。正值上午工作时间,农民也忙着手里的活计,牛车、磨盘、草垛,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唤回了我儿时多少美好的回忆。工业化的进程早已把老家农村的特色泯灭了,在这里又重新找回了小时候的感觉。
师母妹妹的工友的家就在这里,这次正是接受了她的邀请。汽车在她家门前刚停稳,从屋子里迎出来的是两位慈眉善目的老人,老爷爷估计有六十多岁的样子,鹤发童颜,一股仙风鹤骨的样子,老奶奶也是精神矍铄的样子,有一种山里人独有的气质。老两口指了指屋前,说那些就是龙眼树,正对面的两棵是他们家的。我仔细端详起来,枝繁叶茂,已经挂满了累累硕果,看来今年风调雨顺,是个丰收年。这两棵树好像有两三年的样子,树干不是很粗,都是岔开的,树枝伸出很远,一串串龙眼在太阳光下闪闪发光,像是西游记里面的人参果。叶子不太大,但很密,绿油油的一片,把果实包了个严实,也许是糖份太足,一些开口了的龙眼上面爬满了虫子和小蜜蜂。忍不住摘下一颗剥开皮,白色的果肉,细腻入微,玲珑剔透,放入嘴里,柔柔的,滑滑的,那浓浓的甜,浅浅的香让人不忍心咽下去,连续吃上几颗,嘴里甜味悠然。这跟以前在北方吃的干龙眼不一样,老爷爷解释说,新鲜的龙眼要变成干货,大约要经过十几道工序,麻烦着呢!吃上新鲜的龙眼,对于北方人来说是很难得的。
摘龙眼并不是简单的活,没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那么浪漫,也没有采蘑菇的小姑娘那么轻快。我们每人一把剪刀,一顶草帽,低处的果实顺手可得,但都不大,只有高处的接受阳光充足,个大肉甜,老爷爷拿来梯子,要我们尽量剪大枝,这样来年才能有长劲。爬上梯子,耳朵两旁是嗡嗡的虫子乱飞,树上的泥土也往下掉,上面枝枝叶叶,影响视线,下面还需要有一个人指挥,然后传递,两个人负责剪叶子,往箱子里收拾,当然我们是边吃边干活的,一会儿功夫,我们都热了一身大汗,全身湿漉漉的。吃着自己亲手摘的包含着自己劳动的果实,自然是与众不同的,跟以往在市场上买的感觉就不一样。闲谈中,阿姨说,广州的老板来收龙眼八毛钱一斤,到了广州可以卖到几十块钱,这些种植龙眼的都不怎么挣钱的。阿姨的工友说交通的不便,自己也不能运到城里卖,再说还有城管,每年的龙眼很多都是送人了。我叹息着,为什么不进行产业化经营?城里的大款们在超市里看到高档的龙眼时,他们可曾会想到种植户是这些大山深处并不富裕的农民?
我们装了满满一后备箱,也停止了采摘,可老人还是一个劲儿地往车里塞。到家里看了一圈,很宽敞但是很简陋,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我问老人有没有想过产业化种植,这样会改善农民的生活。不想老人摆摆手,表示他种植龙眼就是为了一份雅兴,一种乐趣,每年让亲朋好友来一起分享收获的果实,话语中有几分悠然,倒有几分隐者的味道。本来我是可怜他们,这样以来,我倒成了可怜的人了。虽然他们不富裕但是很知足,知足者所以长寿。我想起了一位在省委工作的朋友那段感慨,他家门口的那个修自行车的人,每天喝着廉价的二锅头,吃着最便宜的素菜,但是活得其乐融融,自己虽然地位比他高,吃的比他好,但是每天都很累很累,真想哪一天跟他换换工作。我不禁哑然失笑。
中午饭是吴老师到当地的米坊里买回的一大锅现压出来的米粉,细细滑滑的,在北方从未见过,闻起来有一股酸酸的发酵的味道,老爷爷说就是吃的这种酸味。初次品尝,难免不太习惯,勉强吃完一碗后,突然感觉意犹未尽,回味中才发现这其中的滋味,接着又吃了两大碗。原来天然的东西,比我们城里加了几多工业调味品的米粉,更耐人寻味。有一位开面粉厂的老板说,他自己从来不敢吃自己厂子里的面粉,里面太多的石膏,他家里吃的面粉都是用石磨现磨的。
因为阿姨有事情,所以我们不能等到夕阳西下去体味农场收工的场面了。满载采摘的果实,每个人在回城的路上都很有兴致,大家说着这里的交通不便,说着大山里农民的辛苦。可我想
版权声明:本文由945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