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

山竹

玄笏散文2025-08-10 01:55:06
握在手中的这个黑黑的结实小圆球很像一枚小手雷,它的名字叫山竹。几年前到云南时认识它。当地人围着高大的旅游车,一担一担地叫卖着的就是它,当时十元钱四斤,看同事买了,尝一个,不是很甜,有一股清香,味道不错
握在手中的这个黑黑的结实小圆球很像一枚小手雷,它的名字叫山竹。
几年前到云南时认识它。当地人围着高大的旅游车,一担一担地叫卖着的就是它,当时十元钱四斤,看同事买了,尝一个,不是很甜,有一股清香,味道不错,也就买了,但等到第二天上飞机后带回家,坏了一半。
还是觉得划得来。
因为我的儿子喜欢上了它。到水果摊上去一看,我的天,真贵啊,十元钱只够买到半斤!除去外面厚重的壳,仅就里面可食用的果肉而言,它几乎算得上是国产水果中最贵的啦——连“臭名昭著”且价格昂贵的榴莲的价钱都不及它的一半。
因为儿子喜欢,有时也就咬着牙给他买上几个解解馋,但往往打开了,坏者总有一二甚至更多。
因为外表的厚黑,单从它的外表是看不出来它的好坏的,它的壳掩盖了里面的果肉,即使用手捏一下,也不像其他的水果,可以感觉到新鲜与否。
新鲜的山竹,肉色洁白如玉,像大蒜瓣,十分爽口柔滑;败坏了的,肉色发暗,伴有水臭气。
这东西很不好伺候。第二次去云南时我就学到了经验,要在上飞机前买,果农担子里的比水果摊上的新鲜,水果摊上的比飞机场的新鲜,但它的价格则正好相反。
这东西看起来像手雷一样结实,其实恰恰错了,虽然它的壳有至少五六毫米厚,但轻轻揭掉他的果蒂,用指甲划开两个相对的小口,就能轻易地将它一分为二地掰开,然后就可以啜饮它的果肉了。正因为它的壳一点也不坚硬,水分又足,里面的糖分极易渗出来,所以才极容易坏。因为外壳厚而不坚,这东西就怕挤,三五斤放到一起,是万万不能将塑料袋扎紧的,一压就坏。果农告知,最好盒装,时常要翻动一下,不能让底层的老是被挤压着。
虽生长在热带,但必须迅速冷藏。
按照果农的吩咐,我照做,您还别说,他的教导还真管用,带回来的十几斤山竹几乎没有多少坏的。而几年后它在当地的价格依然是十元钱四斤,特大的成色最好的最贵也不过十元钱三斤,在我们居住的城市也还是最低也要卖到十五元甚至更贵。
这外表粗粝坚强的水果原来这么娇贵,实在是没有想到。
它的价钱,能在我们这里卖到十几元钱一斤,恐怕不完全是因为它与众不同的味道和粗糙外表里的细腻柔滑,更是与它的娇贵不无关系。
也许生活本该如此,许多外表坚强的东西往往不堪一击,它可能需要的保护更多,正因为它的保护增加了它存在的成本,所以,超市里烂得最多扔得最多的就是山竹,许多山竹在货架上发着霉,白色的霉点大滴大滴地挂着,宛如脆弱者的眼泪,到人觉得它已毫无贵处毫无价值时,再贵也只能扔掉。
金贵的东西也有二重性,虽然别人的妥善保护会延长它们的保质期或有效期,但若自己只能保持这副金贵的样子,没有办法克服,也还是贵而无用。
山竹如此,人何尝不是如此呢!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心肝,在层层的保护和谦让中被动地成长着,等到成熟了,该成为果实了,该有价值了,却因为外壳的水分太足,刚性不够,抗打击的能力太弱,即使金贵,也常常被人挑出来扔掉,可惜则可惜,但也是没有法子的事。
世上味美的水果太多,人们不单单只能喜欢山竹。
我看着儿子弄山竹的样子,甚是小心紧张。他怕在剥开它时将它捏碎了,看似用了很大的劲儿,其实是不敢用力下手;待到一分为二时,用双手捧着,怕里面稀松的瓣瓣果肉掉下来。我递给他一个小勺子,这样就省事多了。
他津津有味地吃着山竹里面洁白柔滑的果肉,我津津有味地想着山竹的比喻义,吃完了,和他讨论一番山竹的意义,居然得到了他的高度认同。
这山竹的味道便更足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