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错过的风景
1993年的夏天,我到城里打工,在被本地记者称为“火焰山”的焦炉上做了20年的“烧炭翁”,就像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笔下所描绘的“满面尘灰烟火色”的烧炭翁一样,有过之而无不及。炼焦都是露天作业,特别是35℃
1993年的夏天,我到城里打工,在被本地记者称为“火焰山”的焦炉上做了20年的“烧炭翁”,就像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笔下所描绘的“满面尘灰烟火色”的烧炭翁一样,有过之而无不及。炼焦都是露天作业,特别是35℃以上的高温天气,头上烈日晒,脚下火炉烤,厚厚的毛边皮鞋底都烫得冒起了青烟。漫天飞舞的煤屑、令人窒息的黄色烟雾、铺天盖地的暴雨、呼啸凛冽的寒风,工作环境异常艰苦与恶劣。
但我当时没想到,越是这种环境,越是可以拍出精彩的摄影作品来,可惜二十年前的我,对摄影还一无所知,也不像现在这样痴迷。
当时工会里有位干事,经常在雨天或下雪天到焦炉上拍照,黑不溜秋的,要么热死人要么冻死人,有什么好拍的啊?当时我还感到有点好奇和纳闷。有时刮大风,煤屑飞扬,我们从炉子上下来,个个都是蓬头垢面的,双手乌黑,有的人只露出两只眼睛,面部全黑,那可是面部特写的绝佳素材啊,我看到一幅《七月的印象》人物面部特写摄影作品,说实话,那幅作品的人物面部,绝对没有我所见到的黑和更有典型性。
每到雨雪天,焦炉上都是雾气腾腾,摄影想要拍出意境来,讲究的就是用好光、影、云、雾什么的,工人穿着露出棉絮的破旧大衣,在犹如仙境一般的阵阵雾气中扫水或出焦,要是拍下来,该是多美的劳动场景啊。
每逢夜间出焦,一千多度高温的火红焦炭,从炉子里倾泻而出,火星飞舞,几乎映红了半个夜空,如果用慢门,将曝光时间放长点,支个三角架,该会拍出多少精彩壮观的劳动场景!我常常对诸如打铁花或是烧砂锅之类的有着很强光影效果的摄影作品,心驰神往,向往羡慕之至,但当时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许多爱好摄影的人,都会对那种可遇不可求的“丁达尔”现象青睐有加,在炉子上出焦时,煤灰飞扬,特别是冬天的日出日落时分,光线柔和,色温低,一般只有2000K—-3000K,阳光一路撒下来,我们在炉子上走动时,身后都会留着长长的影子,光线透过煤屑,将人的全身都染得金黄,从旁边明显可以看出一束束光线,特别美丽迷人。
还有那些衣衫褴褛的用板车拉焦炭装船的农民工,七八辆板车,一起拉车时,就像一条长龙,如果用慢门拍摄,就是一道流动的风景啊。前段时间,看到楼宇浩老师拍摄的一些《漆彩人生》的摄影作品,在羡慕敬佩之余,深深地在反思:当时我的身边不也经常有这样的油漆工吗?用绳子绑在身上,像蜘蛛人一样,从十多层高的气柜上垂下来,将气柜刷得碧绿崭新。最后,当一脸疲惫满身油漆的油漆工坐在树荫下小憩或是从我身边经过时,我竟然熟视无睹!
西气东输到来后,焦炉被拆除,所有这一切都留在了自己的记忆里,在焦炉上的二十年里,我竟然没有留下一幅与之有关的摄影作品!当我有了摄影的兴趣拿起相机,满世界的寻找一些劳动场景时,我才发现,原来风景就在自己的身边,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把自己的遗憾写出来,希望在摄影上有所建树的影友,多多留意自己的身边人、身边事,莫再像我一样留遗憾!
版权声明:本文由945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