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巴金

永远的巴金

碧落散文2025-04-01 17:49:05
公元二ОО五年十月十七日,一代文学大师巴金安然谢世。对国人无论是思想上和感情上都是一个巨大的重击,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各种媒体,不管是平面的或是电子的包括网络上的,近日来以最显著的地位和大量的篇幅哀悼,
公元二ОО五年十月十七日,一代文学大师巴金安然谢世。对国人无论是思想上和感情上都是一个巨大的重击,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各种媒体,不管是平面的或是电子的包括网络上的,近日来以最显著的地位和大量的篇幅哀悼,报道,评述这样一位世纪老人的去世,成了一时的新闻中心,民众关注的热点、焦点。
十月二十四日,星期一,是一个寻常的工作日,但它又似乎显得格外大寻常。因为这天蜚声海内外的人民作家巴金老人的葬礼将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上海如期举行。人们都想在这最后的时刻能够看上或再看上大师一眼,亲身送大师往通向天国的路走上最后一程。
送行的队伍络绎不绝,一眼望不到头,四人一排的行列足足有五百多米……在两个半小时的难忘时刻里,大约有五千人来向这位亿万人心中久仰的大师作最后的告别。其中有从美国、日本、法国、英国、韩国、香港和国内四川、北京、沈阳、广州、海南、浙江专程赶来的。人流中有怀抱婴儿的母亲,肩背书包的孩子,已近耄耋之年白发苍苍的老者,坐着轮椅,柱着双拐的残疾者。他们当中有下岗职工、农民、政府官员,商界精英,文学艺术界知名人物,但更多的是普通的一名不文的寻常百姓。有的饱含热泪,有的失声痛哭,更有下跪致哀的……。
在中国,在二十世纪中一个作家的离去在国人心中竟会引起如引强烈的震动。特别是当今社会商品大潮中此情此景的发生,不能不说是奇迹。在我们的记忆中,好像只有中国文化革命的旗手鲁迅逝世,曾经引起了海内外万众的哀悼,出现过数千人送殡的壮观历史性场面,因为我们知道,鲁迅是人民的作家,表达了人民的心声,意志和愿望,为人民所爱戴。现在我们从巴金老人谢世再一次重复出现了这一壮观的历史画面中感悟到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精神力量呢?
今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是巴老一百О二岁生日,他老人家的一生与二十世纪几乎是同龄人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惊涛骇浪。
从自然生命的角度而言,巴金老人毫无疑问是中国当代作家群中唯一独特的高寿者,同时也是“五四”以后一代作家中最后一位谢幕者。巴金老人是中国文坛一杆鲜明标志的大旗,他的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今中国文坛将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出现空档、缺位和遗憾,大师的概念一时间将不复存在。其原因是巴金老人在他强烈地创作喷井期表现出的文学现实性和非凡的社会影响力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坛的稀有元素。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作为一代文学巨匠,巴金老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千三百多万字的创作和翻译作品,既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更是他人格精神的真实写照,它不但体现了巴老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也袒露了他赤诚善良的一颗平常心。从《灭亡》到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到《寒夜》、《第四病室》、《憩园》再到《随想录》,他的创作历程和思想轨道真实地表露了他对社会、对时代、对人生的认识,理解和反思。在这些不朽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思想者的巴金,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巴金,一个高举着自己燃烧的心和读者一同前进的伟大作家巴金。
对开我们年过半百的一代来说:几乎是从与文字结缘开始,就认识、热爱,而且崇敬巴老了。从孩提时代开始,我渐渐从认识巴金、喜欢巴金、痴迷巴金,到今天的崇拜巴金,走上了艰难而又充满酸甜苦辣的文学之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从《随想录》中我看到了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敢于讲真话!是大师的伟大的人格力量影响了我的整个人生。对于这样一位文学泰斗,我自始至终内心充满了敬仰和感激之情!
我将欣慰地告诉大师:一路走好!您的事业经久不息,您的英名与日月同辉,与世长存。时间的流失挡不住我们对您的深切怀念,有您在,灯亮着!您不在,心亮着!我们作为您的文学道路上最忠实地追随者,将引着您指引的方向一直前行!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