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民

烟民

楛菀散文2025-10-25 17:27:37
烟民,吸烟者也。自己就属于烟民这类庞大群体中的一员,已经有是有着十多年烟龄的老烟民了。自己深知吸烟的种种弊病,也曾经试图通过艰辛努力,戒除掉吸烟的这种陋习,但因没有坚强的毅力大都中途夭折,最多戒除掉三
烟民,吸烟者也。自己就属于烟民这类庞大群体中的一员,已经有是有着十多年烟龄的老烟民了。自己深知吸烟的种种弊病,也曾经试图通过艰辛努力,戒除掉吸烟的这种陋习,但因没有坚强的毅力大都中途夭折,最多戒除掉三个月,又重新复吸。
吸烟我认为不仅仅是一种生活习惯,还有更多生活情趣包涵其中,更有许多心理作用在做怪。自已每到加班熬夜,或赶写一篇公文时,自然而然就要点燃一支香烟,尤其是在思路不清时,香烟就是打开哽阻思路的钥匙,袅袅香烟,或明或暗的烟头,是照亮迷茫思路前行的一盏灯,也是摧促材料定格成形的催化剂;夜深人静的时候,手捧一本自己爱不释手的新书时,读到喜悦的文字,欣赏到文章中悲壮的故事情节,一支香烟与自己一起分享阅读的悲喜,这时候,香烟才能控制自己激的心情,也只有这时候,香烟才能让自己在合卷之后进入美好的回味;寂寞的时候有香烟陪伴,每一缕上升的青烟,都是无奈地叹息;痛苦的时候,得到香烟地抚慰,受伤的灵魂才能得到些许的温暖。
多年来,我这位老烟民,既感谢不离不弃的老朋友香烟,也憎恶烟民这种无法戒除掉的坏习惯。吸烟有害健康,小孩也许都懂,但就在这种吸烟有害的警示面前,无法下定戒除的决心和勇气。烟民在公众场合吸烟,最不受周围群体的欢迎,往往会招来各种鄙倪的眼神,尽管自己也尽量克制不在公众场合吸烟,但也经常看到一些在公众场合吞云吐雾的烟民,深为自己是他们中的一员而脸红。烟民每天都吸烟,买烟支出成为每个烟民一笔不小的经济开支,自己经济收入有限,仅能吸贫民类的香烟,价格高的香烟普通老百姓消费不起。
2003年搬入新居,全家针对我这位烟民,立下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家里不准吸烟,实在要吸就上卫生间,打开窗户去吸烟,为了全家人的健康只能遵命服从。这样一来,不能再手捧书卷,香烟缭绕了,更不能坐下来和香烟一同品味孤独了。2008年单位调来一位女领导,办公室的墙上赫然贴出了“严禁吸烟”的警示。不能在家里吸烟,单位更是禁止吸烟,外部的种种动力或许可以促使自己戒烟,于是下定决心多,次努力都是独劳,仅仅是每天的吸烟量略有下降,而从未彻底戒除。
2010年到云南去旅游,在石林景区遇到一位烟民,那位老兄无论烟具,还是吸烟时的壮观场面,那才叫一绝,也让我真正领略了什么叫烟民,怎样吸烟才叫过隐。那天,从石林景区游览出来,到停车场等待团队的其它成员。突然,我发现在旅游大巴的后面,有一位当地人抱着一个碗口粗,50至60公分长的竹筒,整个脸堵在竹筒口上,那位老兄在竹筒上吸一会儿,然后仰天长长地吐出,真是烟雾弥漫。导游看到我好奇的样儿,便向我介绍,这就是云南十八怪之一的“竹筒当烟袋”。导游还讲了一个风趣的小故事。抗日战争时期,滇军每个士兵身上都配有一杆烟枪,日军侦察机发现滇军的烟枪,误认为小钢炮,回去向长官部报告说,侦察到的部队装备精良,每个战士身上都配有一门“小钢炮”。
小时候,我们村里的烟民就很多,大凡是成年男人都会吸烟,也都有烟瘾。那时,我认为这也许是男人成熟的标指吧。长辈们人人都有一个十多公分长的旱烟锅,烟锅杆上系着一个精美漂亮的烟袋。旱烟锅无论是烟嘴、烟锅头、烟锅杆、烟锅袋做工都很讲究,尤其是烟锅袋有绣花的、有皮制的,这大概是那个年代男人的最爱吧。年轻一点的男人,每个人身上都装着一个精美的烟袋和烟纸,二寸宽的烟纸卷着自己家里出产的烟丝,卷成一个喇叭筒来吸。劳动休息之余,村民们便相互歉让对方,品偿自己的烟丝,拿着各自的烟具,烟头和烟锅里或明或暗地闪烁,大家聚在一块儿海阔天空地闲聊,这也许是一种享受。近年来,随着农村的进一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旱烟锅已经成为一种文物,早被他们的后辈所收藏,农村的烟民也换成吸香烟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
烟民吸烟,是一种生活习惯,这种生活习惯既包含了每个人的喜和乐,也有各自的苦与悲。常常吸也容易,戒除掉也难。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