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亡母志(之三)
相关部分一、聪慧仁爱平凡的一生二、勤俭持家、关爱家人、疼爱子女的一生三、虚弱多病、要强达观的一生四、苦命老娘痛苦艰难的最后人生历程五、平凡朴素的人生,简单简朴的葬礼六、永远的记忆——写在最后的话母亲的
相关部分一、聪慧仁爱平凡的一生
二、勤俭持家、关爱家人、疼爱子女的一生
三、虚弱多病、要强达观的一生
四、苦命老娘痛苦艰难的最后人生历程
五、平凡朴素的人生,简单简朴的葬礼
六、永远的记忆——写在最后的话
母亲的身体一直不好,从我记事起,母亲每到秋冬季节几乎都要生一场大病。是气管炎的病根。母亲在年轻时身体是不错的,母亲回忆说,刚分家时,生产队派劳力到灵山拉石头,每家都要出劳力。父亲当时在公社医院上班,母亲和其他劳力一起起早摸黑,拉着人力车,去山上拉石头。是家境的贫寒,是我幼年的多病,是母亲强出力伤了身体,是母亲一个人替父亲替家庭替别人多操劳了心力……使母亲人在中年身体早衰。中年之后便常有大大小小的病灾,一至没有离开药。虽然是“苦口良药利于病”,但“是药三分毒”。母亲终在老境痴呆,身心苦痛,遭了许多罪。
母亲虽然体弱多病,但要强达观,她知天达命,从不迷信。在我的记忆中,永远抹不去生活中这几个片段,从中可以看出母亲要强达观的性格。在我五六岁时,邻居二爷正在高中当校长,子女或在外地工作或在县上要害部门当邻导,家庭兴旺,如日中天,为村上办了不少好事,安排要好人家的子女到县上、公社当临时工。农村人知恩图报,又无以表达,只有在二爷家有事的时候,尽力帮忙。所以二爷家盖五间头(一连五间青砖瓦房)的时候,帮忙的人挤满了院子,干起活来热火朝天,象年集、会场一样热闹。一天吃晚饭的时候,母亲对我说:看看,求人家帮了忙,拓下人家的亏欠,这人情账,几代人也还不清。咱可要争争气,考上大学,分配个工作,少拓些人情。我不谙世事,说:中!没想到母亲竟然开心的笑了:咱娃真有志气。
在我刚上学那一年春上,父亲托人在三十多里外的夏集公社一个煤场弄到几百斤煤票,那时政府为了给农田打农药,用飞机撒“六六粉”,在夏集建有小型飞机场。母亲与父亲商量用人力车去拉煤,顺便带我去看飞机场。好象是一个阴冷的天气,我坐着父母拉的人力车出发了,经过一晌奔波,终于在一片麦田中看到一大片水泥地坪,这就是飞机场了。远没有天上飞着的小小的飞机看着有意思,也没有远处铁路上喷着烟雾,轰鸣着疾驰而去的火车留给我的印象深刻。我的收获是不少,可父母赶到煤场一掏口袋却傻了眼,原来父亲把煤票拿回家后,放在母亲经常放钱的茶杯里,今早走的时候他以为母亲把煤票带上了,而母亲则以为父亲把煤票一直带在身上。父亲很是懊悔,白跑了一趟腿,耽误了许多事情。而母亲则劝父亲说:没有拿煤票只是白跑趟腿,强是煤票带掉了,就当咱赶回夏集。父母又说些什么又吵些什么,幼年的我不甚关心。留在我记忆里的画面,是父母又说笑着,用人力车把我从夏集拉了回来。
从小记得,东间大床所靠的后墙上有一个小窗。小窗有四分之一个平方大小,很高。七八岁的我站在床上也拿不到放在上面的磁茶杯。小窗有几根木柱,看来原来是透光通风的。但从我记事起,木柱后面就用坯堵上了,上面放东西很保险的。放在上面的白磁茶杯,有盖,母亲把钱放在里面,就算家中的“保险柜”了。有一次,我从中拿出一毛钱,也不知做什么用。拿在外面玩,被母亲发现了。我想起有一次一个小伙伴拿了家里的钱,被大人很揍了一顿,很是害怕。没想到母亲只是看了看我手中的钱,对我说:小孩家拿钱干什么,还不搁起来。往后可不要拿钱玩。在以后的日子里,母亲多次在和邻居亲戚谈到小孩背着大人拿家中的钱时,总是当着我的面夸我:俺们林森从来不背着大人拿钱化。我不知道母亲为什么总这么夸我。因为我确实背着父母拿了家中一毛钱,只是没化罢了。后来我学了心理学、教育学,才知道母亲是通过夸奖,来巩固对我的教育效果。现在我在家中把日常用的零钱总放在女儿能拿得到的地方,养成了女儿从来不背着大人乱化钱的好习惯。这也是我童年时代从母亲那儿得到教育的传承吧!后来不知怎的,那个茶杯放到了前窗户台上,可能是为了取用方便吧。然而,不久放在茶杯中的三十元钱不见了。那时候一元钱能买十二个鸡蛋,相当于现在四五元钱买的鸡蛋。反正在当时肯定是父母心中不小一个数字,父亲正要办一件什么事,取钱时发现了。父母一时都傻了眼,很是着急。父亲问我拿钱了没,在一旁的母亲肯定地说:不是林森拿的,林森从来不拿家中的钱。对子女对家人的那份信任,给了我极大的安慰与鼓励。后来母亲告诫父亲与我说:钱没见算了,这一定是溜门贼偷的,往后咱可得小心。这件事不要乱讲。然而父亲终沉不住气,不久在与一个手脚不干净,有小偷小摸习气的人生气时,拿这件事质问那人,那人当然不承认了,并与父亲胡搅蛮缠,弄得父亲很没面子。事后母亲劝父亲说:说话做事要就事说事,你扯你掉钱的事干什么。他那号人,是给你论理哩?你又没一把抓住人家手脖子,说人家偷了你钱,谁能承认?结果有理的事,让他给你搅个没理。母亲这一番话也给了我许多教益,我至今记得。
母亲的处事稳妥、机变,遇事不大悲亦无大喜,真让人配服!
在我上五年级的时候,村中盛传盐要涨价。一时间各家各户争相大量地买盐,有一家甚至买了一大麻袋。据说他们一家人一辈子也吃不完。我想父母一定也会买许多盐放在家中。可是好几天过去了,也不见家中买盐。我有点着急了,问母亲:咱们咋不买盐呢?母亲笑了:行啊,娃也知道操心了。可是,人家说是盐涨价,又不是面涨价。就是十块钱一斤,咱一家能吃多少盐。咱何必弄那么多盐放在家中。听母亲一说,我也觉得有理,一直到现在不管人们说什么涨价了、什么大降价了,我很少动心。总是根据家庭的需用来购物。反倒省了许多心力,少浪费了许多钱。
从十一岁开始,我在离家四五里的堤南高村开始上初中,也就在那一年,都说是人民币要贬值,农民的说法是:钱不值钱了,好象一元钱就要当一毛钱化似的。村上的人争相购物。只有父母没把这当会事。有一个星期日的上午,我听到母亲与一个亲戚谈到这件事。母亲说:钱再不当钱,也是钱。到啥时候,你有了事,要化钱。那论百上千的钱也是一分一毛算出来的,总不强,你一子就有了一万块钱。现在想来,母亲对于钱的理解是朴素的物物交换观念。是呀,你没有原始的积累,那来的亿万财富。母亲的一生穷
版权声明:本文由945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