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滕王阁随想
是的,我知道你不是在等我,但我还是来看你了!看你是我的一个宿愿,我知道这其实与你无关。跨越一千四百年的风雨,你依然默伫立在赣江边上,我真的不知道你在等待什么,也许什么也没有等,仅仅是一种矗立,一种守望
是的,我知道你不是在等我,但我还是来看你了!看你是我的一个宿愿,我知道这其实与你无关。跨越一千四百年的风雨,你依然默伫立在赣江边上,我真的不知道你在等待什么,也许什么也没有等,仅仅是一种矗立,一种守望……人们知道你,大多是因为写你的一篇诗歌序文,直到今日,后辈苏东坡的手书仿笔仍然悬挂在滕王阁的各层楼中。王勃偶而路过写就的一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竟成为绝唱。那“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以及“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句子写得鬼斧神工,灵气舞动,达到了后人无法超越的高度。如果仔细想一想,夕阳之下,晚霞绚烂耀眼,一只野鸭孤单地飞着,晚霞为她镀上了一抹亮丽的色彩,而秋天的江水,映衬着天空,和长天溶为一体。短短的十四个字,王勃将明暗、色彩、动静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为人们勾勒出了一幅流动着的美丽图画。
王勃无疑是一个真正的天才,自幼聪颖,悟性过人,六岁即能写诗,是个早熟的神童。杨炯《王勃集序》说:王勃九岁读大儒颜师古的《汉书》,即撰《指瑕》十卷。王勃还跟随当时著名的大夫曹夫子学习中医,认真研读过《皇帝八十一难经》。最后,他"钻仰太虚,导引元气",内精澄明,以至修炼到想要放弃常人的生活、修成神仙的境界。
然而,天才大多是不幸的,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说不清楚,但有几点却是明确的。第一点就是天才大多是不识时务的,王勃作《滕王阁序》就是这种不识时务的结果。原本公元675年,洪州牧闫伯屿翻修滕王阁后,于九月九日在滕王阁上宴请宾客,准备让其女婿孟学士写滕王阁诗序,而看望父亲的王勃恰巧经过此地,年仅十四岁的王勃在闫伯屿的谦让中写下了这篇千古绝唱。虽然据说当闫伯屿看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大为佩服,但他心里会真的高兴吗?其次是天才大多不会留须拍马。不是不想拍,而是不会拍,偶而拍一次,也许就拍到了马蹄子之上。还是这个王勃,为皇子沛王与英王斗鸡写了一篇《檄英王鸡》的文章来讨伐英王的鸡,以此为沛王助兴。但高宗皇帝得知此事,认为如此闹腾,势必引起皇子之间的不和,于是王勃被赶出沛王府。王勃本来想写一篇拍马的文章,却惹怒了头马,所以他只能被赶出马群。第三是天才大多是桀骜不驯的。李白不肯为高骊氏脱靴,只能落得个游历山川把洒而歌的下场。其实,王勃人生的第一次打击并非真的因为《檄英王鸡》,而是因他的才高被嫉妒。试想,大唐天子的眼皮底下。怎么能容得下这么一个光耀朝廷而又不遮不掩的狂傲少年?王勃在虢州参军任上与同僚的关系很僵,当时有一官奴犯了死罪,王勃不知为何却把他藏到自己的府内,后来他又害怕此事泄露,就私下把官奴杀了。事情暴露,王勃因无人保护而被判死刑。后来由于遇到大赦,才幸免一死,但这已经决定了王勃政治命运注定是惨淡的。第四是于天才大多是短命的。王勃探望父亲过海时溺水而亡,年仅二十七岁。西汉名将霍去病二十三岁就命归西天。诗鬼李贺仅仅活了二十六岁,而诗圣杜甫也只活到了五十八岁……
这样胡思乱想着的时候,我依然默默地伫立在滕王阁之上。下面的赣江,仍然以千年前的姿态静静地流淌着,傍晚的落霞将江水镀上了一层亮丽的橘红色,只是见不到飞舞的孤鹜。望着滕王阁上的飞檐画栋,看着墙上悬挂着的《滕王阁序》,我默默地想:在历史的星空之中,人真的像夜空里的流星,一瞬间便会悄然消逝在茫茫的夜空里,如果能在夜空里闪过一抹光芒,其实已经很好。
版权声明:本文由945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梦双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