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博山到掖县
公元1988年7月8日上午10点,省建材学院采矿系84级毕业典礼接近尾声,此时,举行典礼的礼堂内外已经乱成了一锅粥。从系主任孙金义老师负责公布每个学生的毕业去向时开始,中间经过多次停顿,直到公布完毕,
公元1988年7月8日上午10点,省建材学院采矿系84级毕业典礼接近尾声,此时,举行典礼的礼堂内外已经乱成了一锅粥。从系主任孙金义老师负责公布每个学生的毕业去向时开始,中间经过多次停顿,直到公布完毕,这种乱就没停止过。那些没有按预想分配到合适地区或单位的学生们,似乎在听到自己去向的瞬间失去了控制,哭泣的、吵闹的、顿足捶胸的,发展到最后,有的甚至当场跟自己的辅导员对骂了起来,全没有了往日温文尔雅的学子形象。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们,恐怕很难理解这样的场景,在他们的心中,似乎会认为那时的大学毕业生是何等的幸福!的确,尝尽了择业、就业艰难仍然没有工作的大学生们,肯定会以为,如果自己能处在国家包分配的时期,同现在抱着文凭没工作的境遇相比,还不得幸福至晕倒吗?
其实,凡经历过那样特殊时期的大学毕业生,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大多不会这样认为这是一种幸福。就拿我来说,一直一来认为,那只不过是一种特殊时期的特殊延续而已。这完全不是一种矫情,而是实实在在的一种想法。去年去淄博参加了同学们自己组织的毕业二十周年纪念,聚会时除去唏嘘、感叹年华匆逝,更多的询问聚焦在各自现在从事的职业上。结果是,毕业二十多年来,一直停留在毕业分配单位的人寥寥无几,还在坚持自己所学专业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恰恰是不在原单位、不坚守自己专业的人看起来似乎更潇洒,更成功。
我是那些寥寥无几的人之中的一个,到现在为止,我都认为自己不成功,事实是很失败,导致这种结果,倒不是因为那时的毕业分配机制,恰恰相反,直到现在我还在的这家企业,是当时我自己的选择。但有种想法在我心中始终挥之不去,那就是,从我们踏入校门开始,已经变成了一种被贴上标签的半成品,经过四年的酝酿,变为或优质或合格或似乎合格的商品后,只等已经预约或被预约的商家来取,而这些商品是否真的适合这些商家,或者这些商家是否真的需要这些商品,恐怕没有人真的考虑过。那么那时的大学校园里普遍流行的“60分万岁”也就不足为怪了,所以人人都会浑浑噩噩,人人都无所创新,很少有人会想到那个外面的世界会怎样接纳我们,我们又怎样去迎接外面那突变的林林总总。直接的结果就是,当我们进入这个外面的世界时,才知道,我们面对的一切让我们无所适从,当我们否定了自己当初的选择时,却无法突破当时的行政机制、户籍机制以及繁杂的足以让人发疯的调动手续,而我们苦恼、烦闷的同时,却还在紧紧抱着那份可怜的文凭和所谓的铁饭碗无法割舍,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只是凡人,没有更多的勇气和信心毅然跳下海洗澡,我们在观望中猜测海水有多深,这种怯懦的观望在痛苦和彷徨中一直持续了十几年。还好,当那足以杀人的各种框框被打破的时候,我们中的很多人终于可以欢呼着跳到海里畅游了,而这却是十几年的彷徨换来的结果,不得不说,那结果又是何等的沉重!而我要说,那些跳到海里畅游的人还是幸运的,也是勇敢的,而寥寥无几的我们呢?不是没有了勇气,而是那十几年的痛苦和彷徨,早已使我们麻木,实在是没有了游泳的心情,这又不能不说,是那个分配机制所赐。现在当我看到那些怀抱文凭天天跑人才市场又一无所获的学生们时,内心总在为他们呐喊、加油,其实完全大可不必天天一副沮丧的神情,世界这么大,总有适合你的地方,何不灿烂的面对每天的阳光,起码,没有什么框框可以限制你选择自己适合的职业!
礼堂内外还在乱作一团的时候,我们采矿专业8428班的所有学生已迅捷地离开了会场,在他们脸上,看不到丝毫的怨愤和焦虑,更多的是淡淡的平静的笑容。从礼堂到宿舍,只有短短的百十米距离,一路上,他们同教师、校友、老乡等等所有往日熟识的人们握手致意,或挥手或拥抱深情告别,礼堂那边的纷乱,似乎与我们没有丝毫关联。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毕业去向早已了然于心,大多数的人早已订好了所去地的火车票或汽车票,大件的行李也早在一天前办好了托运手续,只等典礼结束,他们会回到宿舍,拎起简单的行装上路,踏上通往陌生世界的征程。
我敢说,对于毕业分配去向,直至今日,我们班的所有同学内心或许有遗憾,却不会有丝毫不满,更不会有半点愤懑,这完全得益于我们的辅导员张明武老师。这个高大、魁梧、帅气,有着满头卷发的山东汉子,接我们班时也只有二十四、五岁,比我们班年龄大的同学也大不了几岁,其实他是比我们高两级的采矿班学兄,作为优秀毕业生,毕业时被学校“郑重”的留了下来。
与张老师相处的四年,时刻能感受到他身上散发出来的山东人的那种质朴,也许我也是山东人的缘故,老师的那种质朴,从一开始就浸染着我,直到今天。二十几年后的今天,印象中他爽朗的笑声和似乎可以看透一切的深邃的眼神,脑海中跳出他名字的同时,就能清晰无误的出现在眼前。深深印在所有采8428班同学甚至是大多同级同学脑海里面的,恐怕就是老师对每个28班同学毕业分配去向的公正公平处理。
毕业设计开始,老师到班上给我们宣布了大概是他考虑良久的几条纪律:1、采28所有学生自即日起到毕业分配去向公布之日起谢绝到本人家中;2、到办公室找本人请示或办事,必须3人以上结伴,谢绝私人拜访;3、谢绝任何方式途中与本人交谈;4、实属特殊者,任何场合与本人谈话谢绝涉及毕业去向话题,否则一律以敌我立场对待。第二天,老师只有十几平米的家属院院门上红纸黑字昭示:采28学生禁入!那段时间,老师的这条告示成为整个学院师生的热议话题之一。告示贴出之后,老师似乎忽然之间在我们的跟前蒸发,再不见其踪影。
毕业答辩结束,每个学生已是筋疲力尽。说实话,在校四年,恐怕也只有从毕业设计到毕业答辩,才是每个学生自觉完成学业最尽心竭力的一段时间。当我们还没从疲劳中缓过神来时,张老师向我们公布了恐怕是建材学院毕业分配史上最独出心裁的方案:他将我们38名同学四年来的德智体分数按很科学的方法折合成总分,给每个人排列了名次,38个分配去向,由第一名开始选择,没有任何竞争的余地!这个山东汉子,在面对自己学生最艰难最复杂的抉择时,再次展现了山东人果敢、正直、豪爽、智慧的本性,让一些原本似乎自私的想法,感受到了正直的坚不可摧而退避三尺!或许老师不会想到,
版权声明:本文由945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