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粽香
不知不觉中,又将迎来粽叶飘香的日子——端午节。虽说现在一年四季都有粽子上市,超市里,各式各样、各种口味的粽子琳琅满目,但真正具有传统的节日氛围、蕴含着浓郁的传统韵味的,还是端午时节的粽子。小时候就很喜
不知不觉中,又将迎来粽叶飘香的日子——端午节。虽说现在一年四季都有粽子上市,超市里,各式各样、各种口味的粽子琳琅满目,但真正具有传统的节日氛围、蕴含着浓郁的传统韵味的,还是端午时节的粽子。
小时候就很喜欢粽子,不但爱吃,还爱看母亲和其他心灵手巧的大人们裹粽子。每当端午节快要到来的时候,大人们就会去采来或者买来一扎扎粽叶,准备好糯米和各种配料,开始张罗着包粽子这一端午节必经的经典项目。
首先是选粽叶。准备粽叶可是有学问的。那时候,人们很少去市场买粽叶,多是去河边采摘,或由乡间的亲戚朋友送来。粽叶与普通的芦苇叶子很相似,实际效用却截然不同。粽叶宽而韧,叶尖细而长,芦叶则脆而窄,叶面茸而短。依稀记得小时候,曾有父母务农的同学专门带我去串肠河边,仔细地做过辨认呢。即使是现在,市场上出售的粽叶也常出现掺杂使假的情形,若是买错了,全部得作废。
生粽叶在包裹粽米之前,还须经过一道烫渍工序。将适量的水烧开,先将粽叶的尾尖浸入,烫至半熟,再放入全部粽叶,水再次沸腾后关火,揭盖,待叶子的颜色变成鲜艳厚实的翠绿时,涝出,待其自然冷却,即大功告成。这一步的目的,一是去除新粽叶的生味,二是增强叶子的韧性,便于挤压、包裹。这一步做好了,等于成功了一半,若是把握不好,不仅必然增加后期的工作量,甚至于根本无法下手,一包即破,溃不成形。
其次便是准备粽子的内容了。糯米是必不可少的,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根据各人的口味,添加一些或荤或素的配料,比如肉丁、红绿豆、蚕豆瓣、花生米、蜜枣等。通常,豆类和花生需要提前水发,鲜肉要预先生拌成红烧肉块,而糯米也需先行淘洗沥干水份备用。
按照我们家乡的传统手法,还有一样东西是绝对重要的,那便是粽针。粽针,顾名思义,是用来包粽子的针状工具,主要以铜制为主,长约十厘米,顶端最宽处约半厘米,形扁,尾尖,整体成狭长的等腰三角形状,极似一根被放大的、压扁了的缝织针。在顶端最宽处有一孔,包粽子时,将粽叶尾穿入,随针穿粽而过,抽至粽子的另一面,利用粽米本身的挤压力,将粽子包实。
一切准备就绪,就可以正式开工了。小时候,每逢此时,家家户户端出椭圆形的木制澡盆,把粽叶放在清水中,拎来几大米箩糯米及辅料,一边互相扯着家常,一边开开心心煞有介事地开始包粽子。过节是孩子们的天堂,母亲或者姐姐们做粽子,其他孩子们便会挤在一旁观看,男孩子们大都以玩水为乐,女孩子们则多有心“学艺”,场面十分热闹。在那个年代,包粽子与做针线等女红一样,是当地评价女孩子慧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那时粽子的形状和花样可多了。有等边三角型、等腰三角型、直角三角型、斧头型、蝴蝶结型的,有大、中、小以及超大、迷你型的,品种繁多,变化多端。别看许多人都会包,手艺可是千差万别的。印象中,等边三角粽最难包,我母亲学了很久始终没有学会。形状尽管相似,还有松紧之分,高手裹出来的粽子,不仅外观精致,内容也极结实,煮好后吃起来,口感绝对一流。
一直以为用粽针包粽子是天经地义的事,直至有机会外出游历,才知粽针包法在外地极为少见。即使同在家乡那个地级市,邻近的县区做法也不相同。除了家乡,我所看到的是清一色的线扎法,即将粽米放入粽叶内,压紧,再用各色粗线捆扎防止粽米漏出。粽针包法不用线,全部由粽叶完成,一般两片粽叶包米,一片粽叶收尾,极其简洁美观,结构亦十分科学。
正因幼时常看母亲和乡亲们做事,耳濡目染,竟然无师自通地会做不少手工,包粽子也是其中之一。于是,每到端午前后有粽叶出售的时候,都会买上几把,有事没事地裹一些做点心。有时兴致来了,会多买一些叶子,处理后放入冰箱冷冻,需要时随时拿出,十分方便。大概本人手艺尚可,先生和孩子吃惯了我做的粽子,便常常对从超市里买来的粽子品头论足,十分不以为然。
这不,快到端午了,趁周末休息,取出冰箱里节余的粽叶,轻车熟路地准备起来。及至万事俱备,正要开始时,猛然发现下午放在操作台上的粽针不见了,那个汗啊。思来想去,可能是刚刚离开的保洁阿姨在打扫时给清理了,急忙电话过去,得知处理的垃圾甩在小区门口左起第三个垃圾桶里。随即下楼,平生第一次倒腾垃圾桶,在门卫大爷大惑不解的目光下,凭借本人惊人的细心,终于找到了那唯一的一根粽针。
粽子包好,分成两锅煮将起来,一时间,粽香满屋。坐在一旁休息,看着手中的粽针,忽然想到,这小小的一枚粽针,或许哪天就成了传家宝也不一定呢。
草于2008年6月2日晚
版权声明:本文由945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