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菜是粮更是药
我上小学时,正赶上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大饥荒。生产队断了粮,食堂只好散伙;各家不准存粮,更没有粮食。为了活命,人们只好四处寻找食物。到田里挖野菜,下河捞水草,上树摘树叶,总之,一切可饱腹的都采。什么姑姑丁
我上小学时,正赶上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大饥荒。生产队断了粮,食堂只好散伙;各家不准存粮,更没有粮食。为了活命,人们只好四处寻找食物。到田里挖野菜,下河捞水草,上树摘树叶,总之,一切可饱腹的都采。什么姑姑丁、癞咕棵、苦木苔、齐个芽、扶苗秧、杂菱草、榆树叶、槐树叶、杨柳树叶,难以尽数。采来洗净,放进锅里加水煮熟,捞出用刀切碎,拌些细盐,即可食用。味道自然是又苦又涩。但饥肠辘辘,哪里还顾及味道,只管狼吞虎咽,犹恐不能饱腹。久而久之,牙齿竟变成青黑色。由于仅靠野菜和盐开水充饥,这时期的人常患浮肿病,两条腿像充足气的橡皮袋,亮光光的,针一刺就流水。服药无用。只待麦熟之后,吃饱饭了,病便不治而愈。难得饱食后,人们常想,要是长年都能吃上饱饭,过年过节能吃上顿鱼肉,那该多好!可是那个年代,这也是奢想。改革开放后,农村土地承包到户,粮食产量大增,人们终于告别“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长年吃饱饭了。而且随着改革深入,开放扩大,科技普及,人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精米细面、大鱼大肉、美酒佳肴,不仅过年过节得以大吃大喝,还渐次摆上各家各户的日常餐桌,一日三餐,不离荤腥。生活条件改善了,精神面貌改观了,生活追求也随之改变,那就是人们的衣食住行愈来愈追求高、精、美。钞票愈赚愈多,生活愈来愈好,条件愈来愈好高,活动愈来愈少,就连生病也有所改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人们戏称“三高”,成为常见疾病和多发病。不仅老年人有,中年人有,青年人也有,就连少年儿童也不乏其例。大街上放眼一望,肥胖者,秃顶者,比比皆是。于是减肥药、减肥茶、减肥内衣都成了热销货。一些骗子也乘机行骗敛财。
生病就医这是人之常理,尤其现在医疗条件好,技术高,人有钱。可是医生说,这些病单靠药物治疗效果不大,而且难以巩固。其原因,一是现在人吃的太好,太精细,脂肪和热量摄入太多,超过身体需要;二是人们静多动少,脂肪和热量消耗少,形成过剩,堆积体内,日久成疾。对症开方,医生建议,根治“三高”,一要饮食适量,营养均衡,戒烟戒酒,少吃油脂性和热量高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二要坚持适时适量运动,及时化解多余的脂肪和热量,做到供需平衡。总而言之,要管住嘴,放开腿。
我自退休以来,不工作了,各种活动大大减少,又耽于酒宴、麻将桌,不久“三高”之疾陆续染身;虽不断就医服药,效果甚微,且有加重之势。长年困扰,痛苦不堪。我害怕了,开始戒烟酒,少打麻将,就连单位组织外出旅游也不敢去,生怕发生不测,害了自己,又给领导同事带来麻烦。另外,减少饮食,多吃蔬菜,多作户外活动。半年后体检,“三高”既没增加,也没降低,效果不明显。老伴又建议我到野外挖野菜吃,并表示愿意陪同前往。提起挖野菜吃野菜,我仍然心有余悸,那种滋味,至今记忆犹新。但是经不住老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诚恳劝说,我只好答应试试看。我们换上布鞋,每人一个提兜,一把小铁铲,步行到城郊挖野菜。一路上回忆往事,抚今追昔,感慨良多。虽然时隔多年,以前挖过吃过的那些野菜依然认得,现在不但多而且茂盛,不到一小时,每人就挖满一提兜。回来后,仔细拣洗,精心烹调。老伴怕我不肯吃,放足了各种调料,还加了蔴油。她先尝了一口,说味道极佳,又叫我尝。于是我也尝了一口,味道确实不错,大非从前可比。随后,她又用糯米、红枣、莲子、山药煮了八宝粥。每人一碗粥,就着一大盘野菜,不一会就吃个精光。
第一次尝试成功,接着就有第二次、第三次,连续不断。剜菜的地方由城郊逐渐扩展到数十里外的洪泽湖湿地。挖一回野菜,犹如作一次旅游,既得了野菜,尝了鲜,治了病,又观赏了自然风光,愉悦了精神,锻炼了身体。一举多得,何乐不为?初始还觉身体劳累,去的次数多了,也不感劳累了,倒是渐生兴致、兴趣。更大的变化是,一年后体检发现我的脂肪肝好了,高血压高血糖皆有所下降;第二年,竟降至正常范围。功效之大令我震惊,连医生也连呼“奇迹”。
人生晚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有个好身体。“三高”之疾困扰多年,长年就医服药效果不佳,想不到挖食野菜竟然治愈痼疾,使我重获健康,实在是暮年莫大意外之喜!我兴奋不已,决心坚持到底,以巩固既得成效。我逢人便讲挖食野菜的好处,以为找到了医治“三高”的灵丹妙药。为此我还特地写了一首七律,以记此事。
野菜是粮尤是药,充饥医病一肩挑。荒年果腹保民命,丰岁养生称妙招。
天降灾星增疾疫,地生福草制魔妖。人逢盛世期长寿,素食强身百病消。
版权声明:本文由945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