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岁月,诗意人生

激情岁月,诗意人生

杳霭散文2025-04-30 00:15:33
第一次见李丰收同志的诗词选《清风入怀》,是在朋友供职的纪委宣教室里,无意间发现一本很精致古朴的书。问朋友,说是李丰收同志写的,便大着胆子说给我吧,朋友含笑点了点头,我便立即纳入怀中。后来《清风入怀》举
第一次见李丰收同志的诗词选《清风入怀》,是在朋友供职的纪委宣教室里,无意间发现一本很精致古朴的书。问朋友,说是李丰收同志写的,便大着胆子说给我吧,朋友含笑点了点头,我便立即纳入怀中。后来《清风入怀》举行研讨会,我又作为本地的“文坛新秀”参加了讨论。
或许是自己也写过长短句的原因,仰或许本来就和李丰收同志同居一城,皖西北的风土人情感受相同,读他的诗词总倍感亲切,极易于沟通,为其大气、明朗的诗风所感概,为其细腻、轻灵的语言所感染。为其丰富、真挚的情感所感动。一句句并不华丽但充满张力的诗句让人不禁思绪与诗同飞,心灵与诗同鸣。
在读李丰收同志的诗词过程中,让人脑海里不止一次的闪过“留心处处皆是诗”这句话来,深为他的用心和专心折服,对他来说,工作生活处处是诗,一草一木都可作吟。就连朋友相聚,同事交流也能通过诗意表达出来,让人感到了生活的美好和来自艺术的魅力。“剑平增薪一百三,众人相庆须尽欢。借问诸君欲何往,成都城头聚八仙。”在《与刘剑平高宏等八同志为庆薪吃火锅》诗中,他开笔用喜悦的心情点明了事因、地点,没有矫作,没有虚幻苦涩,就是力求还原当时的情景。但是,在下面的诗句中,他的思绪并没有一直的停留在喜悦中,因为作为一名诗人,他肯定通过此事得到了更深的感受,他要给这份喜悦以艺术生命。于是,“语笑四海室内暖,雪漫万物窗外寒,天南地北多少事,皆入锅底汤更鲜。”如果非要说前半部分是写实的话,那么后半部分则笔锋一转,完完全全的跳出了事物外,变成了写虚,一个“鲜”字道出了生活的美好,未来的精彩以及诗人自己对增加工资的喜悦。读后怎么不让人相信,凡出自生活的,就都是鲜活的。
诗是情的产物,从李丰收同志的诗中,我们读出了什么是热爱生活,什么是热爱工作,怎么为官做人,如何面对困难。“洗尘渴饮正义水,破浪稳舵公平船,青丝昨夜添白发,清风入怀又一年。”在《回眸》这首诗中,他如实的写道。这是作为一名一线反腐倡廉斗士的决心,又是对献身纪检事业的无悔。怎不让人看后心生敬意,在他的另一首词《浣溪沙·领导同志大接访》中,通首书写了对中央出台此项政策的拥护,“春风今又吹国度,民主法治更进步。沉年委屈再申诉。倾听旧愁解新忧,诚心释疑消气怒。暖流阵阵传处处。”如果不是对群众有深厚的情感,如果不是对他脚下的那片土地充满无限的倦恋,如果不是眼前的一幕刺痛了诗人之心。又怎么能吟出如此震憾的诗句。我本来自民,悲喜牵我心,愿作杜鹃鸟,日日诵柴门。一个来自基层,充满激情的诗人形象,正是通过一行行的文字向我们走来,向未来走去。
现在诗界流派林立,诗歌的多种尝试反而使诗歌本事成了曲高和寡的产物,有些所谓的诗歌渐渐故弄起了玄虚,脱离了最基础的土壤。诗歌到底是写给谁看的?还要不要用感情写诗?己经有太多人呐喊,读李丰收同志的《清风入怀》,那些朴实的文字所散发出的感染力,似乎又印证了诗在民间这个说法。而从当地教师、学生、工人、干部喜欢读他诗的现象看,诗歌的生命力仍在广大的群众中间。
诚然,通读诗集,也不能说白玉无暇,句句皆佳,但那些朴实的,带着深厚情感的一行行鲜活句子,散发出的浓浓的乡情,没有理由不四处扩散。
注:李丰收,男,1962年8月出生,中医学学士,现供职与中共临泉县纪律检查委员会。业余时间喜诗词。首本诗词选《清风入怀》,目前已由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