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南乡土文化——小镇婚礼

湘西南乡土文化——小镇婚礼

水帘洞散文2025-04-18 12:46:17
兄嫂传来喜讯,侄子要结婚了,遂喜之,邀妻商议,老婆曰,侄子甚多,此是首个侄子结婚大喜,红包要稍微有分量点。遂然赞成。说来十分之巧,新娘就是隔壁卖五金杂货的。见侄儿“抱得美人归”谗得那些个小伙子们个个心
兄嫂传来喜讯,侄子要结婚了,遂喜之,邀妻商议,老婆曰,侄子甚多,此是首个侄子结婚大喜,红包要稍微有分量点。遂然赞成。
说来十分之巧,新娘就是隔壁卖五金杂货的。见侄儿“抱得美人归”谗得那些个小伙子们个个心痒痒的,对侄儿即羡慕又嫉妒。所以侄子的朋友也常常开玩笑,“兔子还不吃窝边草,人家一从深圳回来,你就瞄上了。下次我看见谁家有漂亮的妹子,就搬到隔壁去住,来个近水楼台先得月。”
婚期一天天临近。喜气也一天天增浓。
按我们这乡俗,婚礼前一天,男方必须给女方送“离娘把”。“离娘把”即“离娘肉”,顾名思义就是女儿离开娘的“肉把把”。听老人说,养女不容易,水都要喝干几塘。现在女儿要出嫁了,辛苦养育了女儿成人的父母及长辈们都要来分享女儿婚庆的喜悦。跟江南一带喝‘女儿红’同出一辄。离娘把由米、鸡、鱼、肉及海带、干笋子、木耳、黄花四种配菜组成,其中黄花是最重要的,黄花黄花,即黄花闺女的意思。
终于等到送“离娘把”这一天。能干的嫂子安排人把早已杀好了的一头大肥猪绑在竹竿上。活鸡、鲜鱼都扎好了,其他东西都用箩筐装了。箩筐上面帖着硕大的喜字,每种物品都用红纸盖在上面。万事俱备,正式启动送“离娘把”队伍。几个膀大腰圆的壮汉一字排开。走在最前面两个抬肥猪的,其次是挑米的、挑鸡鱼的。
“一定要按顺序走。”
“抬猪的竹竿要颤悠颤悠的响,越响,新人人丁就越兴旺。”
“就隔壁这么近的,放个屁就到了”。队伍有人大笑。
“你果杂哈猪脑壳,你不晓得从外面转几杂圈圈!”颇通老式婚礼的几个老者答复。队伍又是一顿哄笑。雷鸣般的鞭炮响起来,队伍也就到了女方家门口。新娘子的父亲也点燃了接迎的鞭炮……
婚礼当日,天气很好,阳光暖照。三口大锅支在晒谷的禾塘坪上,锅下柴火熔熔。上面阳光普照,由于我别的不会,只得在厨房打杂烧火。大家都笑我捞到个“美差”,一身烤得暖和和,又可以在厨房搞点“油水”。
鞭炮声此起彼伏,我亦是忙得不亦乐乎,烧火端盆,切菜递盐。老妻在旁边说,看你这么卖力,比自己当年讨婆娘还发狠。我一边笑笑,一边用沾满锅墨的手揩了脸上的汗水,被火烤得红通通的脸上出现了几笔小猫“胡子”,笑得老婆差点摔到。
女方:
我们去的时候女方家的亲戚朋友基本坐齐了,很顺利找到了我们送“离娘把”的专席,和女方的爸爸,爷爷,一桌。那可全部是直属“嫡系”。一会儿,酒放来了,菜端上来了。品种繁多,数不胜数,酒,有邵阳大曲,有烧酒,有甜酒,有可乐,有雪碧。不管他,忙了一早上,大吃一顿再说。先斟上一杯邵阳大曲,再就是一筷子戳上一大块“东坡肉”,“东坡肉”,烂巴巴里,澶悠悠的,那只要你看黄灿灿的,你口水准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真可谓“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新娘子,新郎来了,一个漂亮,一个俊俏。尔后频频向我们长辈敬酒。我已是“醉眼朦胧看世间”。饮酒过度,尿意不断,老想上厕所,可新娘子家就一间,老有人占着。忍着点,算了,等一下解决。
我们这里虽处湘中腹地,却有着与众不同的风俗,就如隆回小沙江的花瑶族与其他的瑶族不同一样。这里与永州市的东安县接壤,有些是沿着那边传袭而来。有着远古悠悠的气息。
“分菜”就是其中最有特色的一种。做好事,办酒席,并就席坐位,按规矩女人都坐一桌,席间推出一位年纪较大者,稍有德望的为席长。全权执行“分菜”大计,先是每人分发一个塑料袋子,卷着边边打开,每端一种菜,由老席长,你一片肉,我一片肉,她一片肉的分。分至最后剩下些许残汤,不得放过。也是你倒一点,她倒一点。强者不可多得,弱者不能全无。。散席后,把分到的酒菜提回家,一家人再细细的分享。即清洁卫生,又实惠经济。原始社会的遗风依然在这古朴的小镇承袭,源源流长。
而男人们这桌酒水菜肴全都是共享的。划拳喝令,比喝酒比吃肥肉。稍稍起身,抬头环视,所有的人都沉寝在这喜庆的气氛中。女同志喝着甜酒,争着分菜;男同志脸赤腮红,言语间慷慨激昂,文明不文明的笑话就顺口而溜:妇人家喝甜酒喝得(尿)只噶泻;男子汉呷烧酒呷得脑壳打转转。喜庆的气氛在这粗犷的乡土文化里挥洒得淋漓尽致。
“人逢喜事精神爽。”新郎,新娘闪亮登场了。端着一盆水来到女方爷爷身边,请爷爷洗脸。老爷爷满脸微笑地接过毛巾,洗后,摸摸口袋,不在。又往裤口袋摸摸,掏出一把散钱。“算了,来不及封红包了,就拿这张一百的吧。”这就是新人“洗脸”。然后长辈逐个洗脸,预示年年(脸脸)发财!
哭嫁:
过门后,新娘子正式是男方的人员了。门外看热闹的把新娘子家门口围了三。四圈,过路都过不了。乡亲,街坊,邻居。一个个掂着脚尖,伸长脖子看看今天打扮的新娘子。此时,悠悠怨怨的哭声从新娘子家传出。莫非吵架了?侧耳细听:
天上星多月不明,爹娘为我苦费心,
爹娘恩情说不尽,提起话头言难尽。
一怕我们受饥饿,二怕我们生疾病;
三怕穿戴比人丑,披星戴月费苦心。
四怕我们无文化,送进学堂把书念,
把你女儿养成人,花钱费米恩情深。
一尺五寸把女盘,只差拿来口中衔;
我今离别父母去,内心难过泪淋淋!
为女不得孝双亲,难把父母到终身;
水里点灯灯不明,空来世间枉为人!
新娘子和姐姐,妈妈抱成一团大哭,一个个是难舍难分,泪眼婆娑。困惑,问年纪长的人。答曰,哭嫁也。意思新娘子马上要离开娘家了,依依不舍,所以眼泪纵横。有道,结婚的时候要离开娘家,可以尽情地哭,把所有的泪水都哭出去,寓意今后的生活甜甜蜜蜜,只有快乐,没有泪水。
其实,在现在哭嫁也只是一种形式的过度。演演过场,了却父母的心意而已。早就有观众在喊,“新娘子,出来!新娘子,出来”!男方催亲的鞭炮放了一封又一封,可女方父母就是不肯“放人。”新娘子新婚这天要故做矜持,这是显示她的尊贵,和以后在家中的重要地位。讨老婆讨老婆,老婆不是那么好讨的!男方一阵鞭炮,女方家一阵哭声。实在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眼看吉时快到,鞭炮一封又一封接连不断的响。“三打三催”后,在观众深切期盼下,“千呼万唤始出来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