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着火把上学去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正在村完小“红学”读小学的我虽然寄宿在校,可有时却也“走读”。学校离家有三四公里,可我们村里的三四个小伙伴就在晚自习后(晚八点钟左右),往往会顶着月亮或星星,跑上三四公里山路回家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正在村完小“红学”读小学的我虽然寄宿在校,可有时却也“走读”。学校离家有三四公里,可我们村里的三四个小伙伴就在晚自习后(晚八点钟左右),往往会顶着月亮或星星,跑上三四公里山路回家睡,为的是早上能吃上早点。村里没有通电,村里人入睡都很早,回到家时,家人基本都入睡了。凌晨五点多钟,闹钟一响,勤劳的母亲就开始起床为我做早点。早点通常是简单的鸡蛋炒饭或一个用盐水煮熟的大洋芋。吃过早点,依然是满天星斗,天依然很黑。即是为了照明,也是为了好玩,出门之前我照例点燃火把。火把是用长约三、四米,比茶杯略粗的即将朽去的竹子,打通关节,在里面塞上些松明等易燃物捆绑而成。抬着长长的粗粗的火把,一路上喊叫着,渐渐地,乡村公路上的火把变成了二把、三把,点点火把很快就汇成了一条火龙,笑着,叫着向学校奔去。这样快乐的“走读”偶尔也会碰到点小麻烦。有时,晚自习下得晚了点,其他村里的伙伴早跑回家了,这时我就得一个人回家。夜很黑,要一个人翻过一座山梁趟过一条河穿过一片田野可是需要一点胆量的。山坡上哪棵巨榕树上遗弃的死婴;河上桥边曾有人火焚死去的孩童;悬崖上的林子有传说中的山……想起这些,本想高歌几声来平息内心的紧张,却怕惊醒鬼怪而更不敢出声,只好加紧脚步一路小跑。有时起得早了,村里的其它火把没能出现。启明星升起来了,田野里静悄悄地。走着走着,火把燃尽,只好借着星光走路,不防一声乌啼,一惊,跌下田埂,滚到了落满寒霜的麦田里。除了“走读”,更多的时候是住校。男生住的是一栋古建筑,我们叫“大殿”。大殿的木柱需要我们两三个小学生才能合抱,殿内高高的屏风上画着彩画,屏风后借住着一群蝙蝠。每天入睡前,蝙蝠们便在殿内的梁间飞来绕去。这时,有些好事的同学就拿来细细长长的金竹杆,站在大通铺上,使劲地挥来挥去,偶尔会有蝙蝠被打落了下来。即是住校,饭就得自己做。村里人家生活都不富裕,所以我们们的自己煮出来的饭食很简单,通常是白菜、青菜、洋丝瓜(后来听说有的城市称之为“佛手瓜”,而在我们当地农村,洋丝瓜却是多到用来喂猪的地步)和洋芋之类,有时也会有腊肉腊肠。有一次,还没到星期六放学,可煮的菜就没有了。这时,七叔便用豆瓣酱加上油熬成汤泡饭吃。这种吃法也不算难吃,不过多年以后想起来仍觉得有点心酸。由于生活条件差,我们特别谗。有时回家,腊月杀年猪,我们便会从家里拿上一小块猪肉到学校。下自习后就炒了端到操场上就着月光吃了起来。平时,只要一有空回家,返校的时候就会跑到田边,沿着田埂捡鸭蛋,不出意外的话,每次捡下来,我们都能捡到三至四个鸭蛋。有一次,我们捡鸭蛋时经过队长家的鱼塘。傍晚天热,加上鱼塘水位又高,不少大草鱼就从进水口跳了出来。此种情景让我们着实兴奋不已,便纷纷在鱼塘外捉起鱼来。捉了三四条,有伙伴便脱下衣服把鱼包了起来。晚自习后,我们瞒着队长的大儿子,悄悄地把鱼煎了吃。校长是不允许我们入睡后起来整东西吃的。但有一次,两位堂弟实在是谗得不行,我便悄悄打开班主任杨老师的厨房。两位堂弟自己在煮面条,我先跑进大殿睡觉。不防以严厉为名的校长悄悄来到厨房外,看到两个学生在煮东西吃,就大喊一声“在干什么?!”两位堂弟吓得话都说不出来了。听到校长的喊声,我赶紧起床来到厨房。面对严厉的校长,我并不害怕,我撒谎说:“河水太大了,回不了家,没吃东西。”听了我的解释,校长竞然改变了态度,不但让我们继续做饭,还让我到他住处拿点肉来。1988年,我小学毕业,“红学”开始有了学校食堂。
(2008-1-23初稿)
版权声明:本文由945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