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的蕴藉
(一)关于修养始终在追求一种能够容纳百川的气势。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做人,尤其是有志于从文的人,贵在积累,不仅积累名词佳句,更应磨砺一种思想境界、一种心灵的修养。这就需要摒弃自
(一)关于修养始终在追求一种能够容纳百川的气势。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做人,尤其是有志于从文的人,贵在积累,不仅积累名词佳句,更应磨砺一种思想境界、一种心灵的修养。这就需要摒弃自私、索取、狭隘、暴躁、易怒、虚伪等而代之以无私、奉献、博大、平和、宁静、真诚,这个使心灵转变的过程就是修养。佛家言“道,不在天边,不在寺庙,而在心中”;又有人说“一个人的开悟程度不在于进庙次数的多少”;悟道者说“修炼不一定非要在庙中打坐盘腿,红尘中处处能修炼,而且越是喧嚣的地方越能锻炼和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作文即作人,而人最重要的是思想修养和开悟程度,其实作家自始至终都在聚精会神地开悟自己和剖析思想:而这个修养的过程是需要付出极大耐心和克服静极思动的浮躁的,而有志于从文的人正好有意无意地锻炼了这一点,所以一般情况下,“作家”与“常人”不同,因为他们心中有一种近乎完美的自制力,几乎刻求一种“处变不惊和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境界。所以大凡作家一般都有很好的人品和不同凡俗的心灵蕴藉,而女作家和女文人还明显地体现出一种情感的缠绵、执着和专一,如南宋词人李清照、台湾女作家三毛等。
天生就喜欢文,所以在人格的塑造上受益非浅,但反过来这从文的塑造,如百折不挠的韧性和无视诱惑的专注,又制造了与世俗之间的不合拍,这使自己越来越能深刻地体会哲人对文人的总结和所下的定义——文人一向以虔诚、膜拜的态度对待自然,他们从不相信人类可以随心所欲、颐指气使地君临自然,君临天地造化,他们不愿忍受功利的轻浮油滑。所幸值得庆幸的是还算善于适应社会和包容异己。
(二)慧心玲珑
一个有玲珑外表的人,未必能抵得住世俗和岁月的诱惑和侵蚀,相反其玲珑的外表,往往成为世俗侵蚀和靠近的条件和捷径;而一个有玲珑慧心的人,却往往能抵得住世俗和岁月的诱惑和侵蚀,而其玲珑慧心往往成为他们拒绝世俗的有力武器,玲珑的慧心往往成为他们,出类拔萃、木秀于林、挺拔于世、高洁脱俗的先决条件和必备因素。
一个有玲珑慧心的人,一个有坚强意志力的人,往往慧眼独具有洞悉世事之本能,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气魄和决心。他们笑傲红尘,不屑于青春和红颜的流逝和消退;他们两袖清风,不屑于金钱万能的收买和利诱;他们威然独立,在独立中赢得长寿,在长寿中又赢得独立,作新面孔和新精神的自己;他们为了高贵的灵魂和崇高的爱情,保持不羡鸳鸯只羡仙的高姿高态!
他们的追求逆世俗而行,为世间之稀有,往往初露端倪和“小荷才露尖尖角”之时,便被公众看好和称为匡世罕今的一奇葩,而这一切均因他有一颗玲珑的慧心!
哦,玲珑慧心,慧心玲珑!
……
无论是关于思想境界和心灵的修养,还是关于人们有一颗玲珑的慧心,其实,都是为人们拒绝世俗的不良同化和侵蚀,所作和准备的后天修养和先天的天然屏障。我们感叹于我们天生就有一颗玲珑的慧心,我们更折服于我们后天成功抵挡和拒绝世俗的一种超然物外飘然若仙的思想修养。
版权声明:本文由945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马尔代夫游记(十四):怀念阳光
下一篇:石头(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