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清华
我是在清华百年校庆的两周后走近清华的。从与园明圆隔道相临的清华西门进去,校园内到处还散发的校庆时的喜庆,路两旁的道旗上“庆祝清华百年”的标语还展展如新,各路口和人流汇集的地方卖百年校庆纪念品的小摊贩,
我是在清华百年校庆的两周后走近清华的。从与园明圆隔道相临的清华西门进去,校园内到处还散发的校庆时的喜庆,路两旁的道旗上“庆祝清华百年”的标语还展展如新,各路口和人流汇集的地方卖百年校庆纪念品的小摊贩,操着南腔北调的口音,显示着这里政策的宽松和校园的和谐。
验过身份证进大门没多远就上来一群戴着遮阳帽的中年男女兜揽出租自行车的生意:每辆自行车在校园内骑一个半小时10元钱。算来不贵,只是因为老伴不会骑自行车,才坐上了三元钱一位的校内游览车。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曾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国立清华大学设有文、清华大学英文简介法、理、工4个学院,共16个学系。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清华大学南迁,在湖南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清华大学历史简介大学合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长沙临时大学西清华大学迁至云南昆明,校名改为国立清华简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设有文、理、法、工、清华大学张希简介师5个学院26个学系。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北清华大学英文简介京清华园复校,时有文、法、理、工、农5个清华大学简介英文版学院26个学系和23个研究所。目前,清华大学设有27个博士后流动站:物理学、数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核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化学、艺术学、哲学。
百年清华,就是在这里个念上四年的本科,也读不透它那斑斓的历史,更何况我这浮光掠影的点水一游?
不过在这里我还是看到了对中国文化及至世界影响的几个亮点。
对话闻一多
走进清华园二门不远的左侧,一尊闻一多先生举着烟斗沉思的塑像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了过去。
闻一多,本名闻家骅(hu幔庞讶恕⒀д摺裰髡绞俊3錾诤笔』聘允袖凰亍<掖ㄔ矗杂装霉诺涫屎兔朗酢?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1919年五四运动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上海)。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在颓废中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此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闻一多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长。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21日,西南联大校友会召开一多先生追悼会,朱自清出席并讲了话。他一开头便愤激地说:闻一多先生在昆明惨遭暗杀,激起全国的悲愤。这是民主主义运动的大损失,又是中国学术的大损失。
朱自清曾写诗歌颂闻一多:
你是一团火,
照彻了深渊;
指示着青年,
失望中抓住自我。
你是一团火,
照明了古代;
歌舞和竞赛,
有力猛如虎。
你是一团火,
照亮了魔鬼;
烧毁了自己!
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1912年,年仅13岁的闻一多从湖北乡间一户富裕人家来到北京清华学校,开始接触到西方文化。1922年他赴美留学专攻美术。从考入清华到1925年留美归来这十余年间,闻一多基本是沉浸在艺术与文学之间,对政治只是偶有所涉。
在回国近两年的时间里,闻一多耳闻目睹的都是阴谋、战争、屠杀,面对民族的巨大灾难,他再也难抑悲愤,发表了《贡献》、《罪过》、《收回》、《你指着太阳起誓》、《心跳》、《一句话》等充满爱国激情和痛挞社会现实的诗歌。但火山喷发之后,他又备感无奈,最终走了一条文人的传统老路,躲进书斋,钻入故纸堆,成了对世事过问无多仅求独善其身的冷静学者。
抗日战争的爆发,使闻一多等学院派知识分子的处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从北京到昆明的大转移中,闻一多参加了历时两个多月、横跨湘黔滇三省共三千余华里的步行团。对社会下层生活的真切了解,埋下了他思想变化的契机。同时他本人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迅速贫困化,使他观察问题的角度发生了极为重要的变化。
闻一多的变化,是从1943年春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在昆明发售开始的。蒋介石在这本书中公开宣扬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专制主义。他不仅反对共产主义,连自由主义也不能容忍,认为二者都是“文化侵略最大的危机和民族精神最大的隐患”。这是一向信仰民主自由的人们所难以接受的。闻一多这样写道:“《中国之命运》一书的出版,在我个人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我简直被那里面的义和团精神吓一跳,我们的英明的领袖原来是这样想法的吗?五四给我的影响太深,《中国之命运》公开向五四挑战,我是无论如何受不了的。”
不久,闻一多偶然读到了延安诗人田间的几首诗,深为其中的战斗精神所震惊,立即写了《时代的鼓手——读田间的诗》一文公开发表,在大后方引起了一阵波动。随后他又写了一系列针对现实的杂文,开始呐喊。同时他急切地阅读各种左倾书籍,详细了解共产党的各种情况。赵超构的《延安一月》中关于全延安只有“四个警察”的记述使他印象极为深刻,认为“只有在那样的新社会秩序下,青年人才可以毫无阻碍地接受民主的教育。”
具有诗人浪漫气质的闻一多的转变是迅猛彻底的。他于1944年夏在罗隆基、吴晗的介绍下秘密加入民盟,并表示“将来一定请求
版权声明:本文由945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