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刘公岛

漫步刘公岛

陈辞滥调散文2025-04-25 21:00:03
刘公岛位于山东省威海市区以东的海面上,距威海市区2.1海里,是国家级旅游景区。它是威海市海上的天然屏障,扼守着京津门户,在国防上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最早了解刘公岛是从初中历史教材中的“甲午海战”。还没
刘公岛位于山东省威海市区以东的海面上,距威海市区2.1海里,是国家级旅游景区。它是威海市海上的天然屏障,扼守着京津门户,在国防上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最早了解刘公岛是从初中历史教材中的“甲午海战”。还没去刘公岛,就听说那里原来是一个封闭的军事禁区,1985年以后才开始对国内游人开放。岛上现在仍有许多驻军,由于涉及国防设施和机密,这里从不接待外国游人,这就更添了我前去寻一点那战争遗迹的心愿。
10月18日清晨,乘坐游艇向刘公岛驶去时,太阳已经将海面上的蒸汽再次提起。游艇出港时,我向艇外眺望刘公岛方向,但见一片迷蒙的水汽弥漫着,包围了初升的太阳。烟水空蒙中,映出些船桅的影子和几只飞过的海鸥。岛上的山峰,只有几乎辨不清楚的薄影,宛若一幅淡墨山水画。
舍艇登岛,沿海滨大道西望,街市正中一座青砖红柱、飞檐画栋的古典建筑扑入眼底。导游说,那就是清代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的衙门行署。凝神瞩目,只见它高踞危岩,依山傍海,门庭阔大,广厦鳞栉。近前更见大门楼下三门并列,左右两门各绘有唐代名将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的画像。一溜宽大的青石台阶直通朱门,使建筑更添威严、壮观之色。中门上横一匾额,上题“海军公所”四字,笔力雄浑,不知出自谁人之手。朱门两侧,屹立两座方形乐亭,那是为庆典、出征和迎送宾客而设。站在这昔日的衙署门前,我记起不知在哪里读过的话:自古代,建筑是与音乐、绘画,并列入艺术之内的,因为它表现着时代精神与人民生活的前提。我仿佛又看到听到当年北洋水师宣誓出征时,这衙门署前鼓乐齐鸣,仪仗旗幡的威武场景。
拾级而上,迈进高大的门槛。衙署内三进庭院,10多座建筑物,占地一万多平方米。这些清代建筑,红柱架廊,轩疏敞豁,典雅端庄。第一进院的西厢,开辟为展室。陈列着甲午海战中英勇抗击侵略者的英雄们的一帧帧遗像和珍贵史料。少年时代,当我还弄不清“甲午海战”的确切含意时,舍身撞击敌舰的邓世昌的名字就已经在我心中占据了位置。在这里,我们瞻仰了他的遗照。担任北洋水师“致远”舰管带的邓世昌,在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战役中,虽弹尽舰伤,仍下令加快速度猛撞敌舰“吉野”,全舰官兵250余人壮烈捐躯。听着介绍,我们无言默立着,在心中祭奠着中华古国的国魂!
中间的建筑与前院相同,据说是丁汝昌和他的副官、参将议事的地方。一组雕塑生动地再现了1894年8月8日北洋海军主要将领召开军事会议的场面,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中北洋海军的运兵船高升号遭到日军偷袭,870名官兵全部遇难,为此他们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如何出海作战,如何保卫制海权等事项。正中端坐提督丁汝昌,双手握拳积极发言的是民族英雄邓世昌,德国人汉纳根。有一位叛徒——牛昶眪,坐在丁汝昌旁边端茶碗这位。他是二品顶戴,他当时任威海卫水陆营务处提调,并管东口水雷营。在丁汝昌自杀殉国后,牛昶眪勾结洋员以丁汝昌的名义起草了投降书,将北洋舰队的十一艘军舰和所有的军用物资交予日军,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可以说,牛昶眪是主持投降的责任者,但由于他隐瞒了事实真相,丁汝昌一直含冤15年,而牛昶眪只受到革职处分。在第三进庭院,有一座旧房,老式门窗已不见油彩的痕迹。1895年1月,日军在成山头登陆,30日攻破威海南帮炮台。当时,中国海军不乏先进的钢铁军舰,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却下令不准出击,可悲北洋水师坐以待毙,损失惨重。镇守刘公岛的丁汝昌面对危势,主张沉船毁炮,免以资敌。而少数军官却秘有成议,煽动各将领献舰投降。2月27日,丁汝昌这位花甲之年的老将,在内外敌人的胁迫下服毒自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此时此刻,我如在摩挲翻动着一部史书,每到牵动心弦之处,往往感慨系之,不能自抑。这是英雄的悲剧,也是历史的悲剧。这是一页不能忘却的历史,人们应当从中得到新的启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民族之林,就要有一股志气,昨天是这样,今天何尝不是如此?
出丁府,来到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广场中央的大型铸铁雕塑名为海魂,雕塑以甲午海战中受伤沉没的北洋海军军舰为造型,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广大官兵以民族大义为重,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直至船尽人亡,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就是中华海魂,将永远载入史册。一尊高高高的人物雕像,是北洋海军将领的化身,代表着在甲午战争中为反抗外来侵略浴血奋战、英勇不屈的爱国将士。来到展厅。他细怜听讲解员介绍。陈列在展厅里的是北洋海军舰船模型,这些舰船大部分从英、德两国定购,加上部分国产战舰,北洋海军的实力称冠亚洲。作为亚洲第一的舰队,北洋海军拥有远东一流的基地。经过清政府数次实地勘察,最终确定大沽、旅顺、威海卫作为北洋海军三大基地,形成三角形防御体系,内卫京师,外御侵略。基地的建成,也标志着晚清国防近代化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一组黄海大战塑像吸引了游客。解说员讲,黄海大战是世界上自有蒸汽战舰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时间是1894年9月17日,地点在鸭绿江口外大东沟海域。这幅是致远舰将士在管带邓世昌的率领下怒撞日舰吉野的悲壮场面。(黄海海战,北洋海军参战军舰10艘,在海战中沉没了4艘,日本联合舰队12艘战舰有6舰受伤。海战持续近5个小时,北洋海军丧失了黄海的制海权。)
1895年1月20日,日军在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荣成龙须岛登陆,向威海卫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一组组大型复合场景再现了威海卫保卫战的激烈场面。从1月30日到2月2日,短短四天的时间,日军完成了对刘公岛的海陆合围,北洋海军对外联络完全终断。只有固守刘公岛、精心组织防御,等待援军援助。威海卫的陷落和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极大震动了清政府,1895年3月14日,清政府被迫派李鸿章赴日和谈,4月17日,中日双方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割地之多,赔款之巨,都开创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最高纪录。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给日本;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加上其他的款项,一共赔偿2亿6千万两。这笔款项相当于清政府3年多的财政收入,可以组建7支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