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梦追天姥山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李白的一首游仙诗。这首诗以记梦为由,表达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李白叛逆,不屈权贵的精神。这首雄伟壮丽,意境非凡,表达出了作者慷慨激昂的意境。2、李白为何采用梦游的方式写天姥山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李白从长安回到东鲁后,思想感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治上的挫折使他对现实的认识更为清醒,对自由和光明的渴望更加强烈。这首诗就是他在天宝

李白为什么梦到天姥山,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梦追天姥山的原因是什么?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梦追天姥山的原因是什么?

这是李白的一首游仙诗。这首诗以记梦为由,表达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李白叛逆,不屈权贵的精神。这首雄伟壮丽,意境非凡,表达出了作者慷慨激昂的意境。

李白为什么梦到天姥山,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梦追天姥山的原因是什么?

2、李白为何采用梦游的方式写天姥山用简短的语言概括?

李白从长安回到东鲁后,思想感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治上的挫折使他对现实的认识更为清醒,对自由和光明的渴望更加强烈。这首诗就是他在天宝三年(744年)秋离开东鲁南游吴越时向朋友们吐露这种感情的作品。《梦逆天姥吟留别》的意思是,诗人把梦中游历天姥山的情景写出来,送给留在东鲁的朋友们,以之作为分别的纪念。

这一首融赠别与游览为一体的抒情诗。诗人以情为经,以梦为纬,用清新朴实的语言给他的友人、也给我们编织了一幅绚丽而奇幻的图画。李白究竟做了这个梦没有这倒无关紧要。诗的结构依梦而立却是非常明显的。全篇可分为梦前(起句至“对此欲倒东南倾”)、梦中(“我欲因之梦吴越”至“仙之来兮列如麻”)和梦觉(“忽魂悸以魄动”)三个部分,现依次试析之。先说梦前。诗的起句较为平淡,似乎与李白这类诗的风格不一样。《蜀道难》、《梁父吟》的起句惊世骇俗、振聋发聩。所以缓起,恐怕是李白刚从梦中醒来,正收视反听、捕捉梦中情景吧!开头两句是说海外归客说的仙境实在难以寻觅,而越人告之的天姥山却是真实的。接下去,诗人把笔触移向天姥山。他先用天衬托天姥山,以“连天”和“横天”状写天姥山的雄奇巍峨。再把五岳、赤城和天姥山相比,突出天姥山的险峻和壮美。

最后,又调转角度用天台山拜倒在天姥山的脚下来暗写天姥山的气势。显然,这种对比描写带有主观随意性和夸张成份。“四万八千丈”和李白其他诗中的“四万八千岁”、“三千六百钓”一样,纯属虚指,不必求其实数。诗人通过这三个层次,把天姥山的雄姿活灵活视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用神奇的笔触把我们一步一步地引向梦境。再说梦中,这是诗歌的主要部份。天姥山旖旎的风光和雄峻的气势引起了诗人的游兴,他竟披星戴月,连夜飞临当年谢灵运在天姥山的游宿之地。套上谢公的“登山鞋”后,他攀上连接青云的石阶,遥望着海上冉冉升起的红日,聆听着空中天鸡的啼叫,一片纯净幽美的世界出现在诗人的眼前。正当李白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陶醉于青山绿水、奇花异石之间时,一阵猛兽的咆哮撕破了山林的静寂。阵阵狂风卷走了朝霞和红日,滚滚巨雷吞没了鸡鸣和猿啸。

突然,在狂风和闪电中,群山崩裂、莽林摧陷,一个神奇的世界在诗人的眼前铺开。这里没有时间和空间的规定,只有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楼阁,只有披着祥云瑞彩的仙人在猛虎和鸾皇的侍御下飘然而降的逸态。这是一个歌舞升平、富丽辉煌的极乐世界。有必要指出的是,李白描写超现实的世界,其目的是为了否定它。从梦前的开头两句和梦中的两种境界可以证明这点。以“熊咆”句为界,前面是梦中的人间景色,真人实物,一切与现实生同样,后面是梦中的神仙世界,金银楼台,一切都是虚幻的产物。这是两种截然不同、互为对立的境界。李白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或者说,这种对比与李白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呢?.我们当然不能把这种人间天上的对比描写机械地比附成李白宦海沉浮的缩影,但也不能不考虑到长安的荣辱升迁对李白思想感情的影响及其在这首诗中的表现。

惟其如此,我们才既可避免流于牵强之弊,也不至于淹没了这首诗的积极的底蕴。因此,至少可以说梦中的人间景色与神界幻影的对立隐蕴着诗人对长安岁月的反思;整个梦境与现实对立,反村出现实的丑恶和黑暗,抒发了诗人政治失意后的忧愤和追求自由的愿望。再说梦觉。这一部份是李白情感升华的结果,同时点明了题旨。突如其来的“魂悸魄动”,把诗人从天国拖回到人间,他细细地咀嚼着苦涩的回忆之果。李白知道,他的“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实难施展,与其做一个类似奴仆的文学侍从官,还不如做一个寄情山水,遍访名山的自由人。他是一个“为了一瞬间的自由,愿以整个天堂相换”(莱蒙托夫诗)的人物。他渴望人格的独立和自由,他要成为管理他自己的皇帝。在一阵“长嗟”之后,诗人终于遏制不住内心的激愤,发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宣言。

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它深刻地揭示了李白梦游天姥的目的。在封建社会,要求个性自由的行动必然会动摇以扼杀个性自由为基础的封建阶级的统治。“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文学侍从官当然不会得到天子的信任。李白的雄心壮志只能是梦境一场。可贵的是,李白在遭到打击后,并没有向丑恶的现实低头。他虽然有寄情山水的念头,但这毕竟不是他思想的主流。他始终高昂着抗争的热情。这里的“权贯”显然直指唐玄宗,他在比这首诗写得稍早一点的《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说得更明显:“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仗剑拄顾事玉阶!”于此可见,李白蔑视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气概何等惊人!就这一点说,他比屈原、杜甫还要显得激进一些。最后,说一下这首诗的艺术成就。李白作诗,具有摇荡乾坤般的气质。他往往通过雄奇壮丽的幻想世界的描写抒发胸中的愤愤不平,表现出反抗丑恶现实的斗争精神和追求自由的强烈愿望。这首诗就是一个代表。

全诗情感浓郁,意气骏爽。杜甫说李白“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正是动荡多变的社会生活和漫游天下的经历造就了诗人奇特的想像力和超常的联想力。他要求心灵活动的广大空间和感情发展的跨度极大的时间。.这种愿望只有在诗中,确切点说,只有在描写梦境的诗中才有可能得到完美表现的机会。李白抓住了这个机会如果说“我欲因之梦吴越”,两句展示了诗大博大的胸襟,那么“洞天石壁,訇然中开”和“忽魂悸以魄动”则勾勒出诗人情感发展的曲线。诗人的想像力和联想力如天马行空。在梦境中任意驰骋,描绘出一幅扑朔迷离,烂漫恍惚的奇异景色。透过这种奇谲的描绘,一位酷爱自由,凛然不可犯的形象卓然耸立在我们眼前。李白很善于写不拘一格的歌行体,这是与他豪放不燃的性格密不可分的。就这首诗而言,语言十分朴实,有些句子很像散文。诗的句式也多有变化。

全诗以七言为主,杂以四言、五言、六言和九言。但这种复杂多变的句式不是生硬的拼凑,或长或短、或缓或急,完全视情感变化的需要而言。因而全诗的结构仍然显得自然和谐,完整地传达出诗歌的主旨。

李白为什么梦到天姥山,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梦追天姥山的原因是什么?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作者入梦的原因是什么

创背景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 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得罪了权贵,及翰林院同事进谗言,连玄宗也对他不满。

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到兖州 《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把梦中游历天姥山的情形写成诗,留给东鲁的朋友作别

诗的开头几句是写入梦的缘由。诗人说:海上回来的人谈起过瀛洲,那瀛洲隔着茫茫大海,实在难以寻找;越人谈起过天姥山,天姥山在云霞里时隐时现,也许还可以看得到

在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天姥山怎样高,却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仿佛那高峻挺拔、在云霞里时隐时现的天姥山就在我们眼前,唤起了我们的幻想,跟着诗人一步步地向那梦幻境界飞去。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句开始,诗人就进入了梦境

4、天姥山为何能引起诗人的梦游之念?

一、原因: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 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得罪了权贵,及翰林院同事进谗言,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开长安后,他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朋友时所作,所以又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二、简介: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此诗是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诗人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组成一幅亦虚亦实、亦幻亦真的梦游图,构思精密,意境雄伟,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感慨深沉激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全诗在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笔随兴至,体制解放,堪称绝世名作。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若涉及到侵权,请联系taiwanmeicn@hotmail.com